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 出师表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8100044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72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 出师表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 出师表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 出师表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 出师表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 出师表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 出师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 出师表(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诸葛亮,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常识,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为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3.深切感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

2、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背景资料,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知识链接,(1)订正字音 崩殂(c) 陟罚(zh) 臧否(p) 裨补阙漏(b)(qu) 猥自(wi) 夙夜忧叹(s) 以彰其咎(ji) 咨

3、诹善道(zu),检查预习,(2)词语释义 中道:中途。 崩殂:死。 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 恢弘:发扬,扩展,用作动词。 简:挑选。一说通“拣”,挑选。 遗(wi):给予。 躬:亲自。,朗读指导,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时要蕴涵着极其痛惜的感情;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声音要低缓,表情要沉重。,整体感知,1.请概括文章层次内容。,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

4、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2.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 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亲贤是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

5、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1.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内容探究,文章开篇以蜀国形势谈起,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这种情况下,“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项治国主张。,“益州疲弊”是指蜀国在“三分”中处于不利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作准备,主要措施有: 跟吴国通好; 加强内政建设; 平定南方的叛乱。 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这既是施政的措施,

6、又是治国的正理。 其中广开言路是前提,赏罚严明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3.如何评价作者的三条建议?三条建议有怎样的内在联系?,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想要报答在后主的身上。,4.刘备选拔出来辅佐后主刘禅的文臣武将分别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优点?,文臣:郭攸之、费祎、董允; 武将:向宠。 优点:文臣善良诚实、忠诚无贰;武将善良公正、精通军事。,5.文中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是怎样的?,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 态度:“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也就是非常痛心遗憾。,6.表文第5自然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

7、,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刘禅亲信贤臣,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经纬成文,思路开阔。所以,这段文字不能去掉。,7.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 其次,追述先帝

8、“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8.诸葛亮所明确的每一方的责任都是什么?,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9.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意在勉励后主。 10.再读全文,总结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积极献言,提出三条建议;积

9、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平等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品味赏析,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写法探究,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第三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数百字,竟先后13处提及

10、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为“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

11、:“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鉴赏评价,本文是如何把议论、抒情和叙事融为一体的?,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作者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全篇以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

12、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拓展延伸,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报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

13、。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总 结,结构图示,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出师表,追忆往事,表明决心,明确职责,谆谆告诫,广开言路 赏罚严明 亲贤远佞,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北定中原,治臣之罪 责臣之慢 亦宜自谋,临表涕零,真挚感人,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