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9926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章,二,第一节 西方管理思想 第二节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本章内容,第一节 西方管理思想,一、概述 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西方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工业革命之前,远在奴隶制时代,就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教会管理中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天主教会可按照教义和信徒的虔诚来组织和管理它的财产; 军队可通过严格的等级纪律和权力结构管理大批的官兵; 政府机构可依据法规和军队力量来实施其统治; 家庭则可通过亲

2、情和家法实施管理。,在工业化以前,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创立正式的管理思想体系或专门进行管理规律研究的需要。,工业革命之后,全球汽车制造思想的发展简史,多年以来,随着管理者运用不同的管理原理组织和控制工作活动,汽车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1900年以前,汽车主要是由熟练工人组成的小组相互协作、用手工方式来装配的,汽车的生产是一种小批量的生产系统。 小批量生产系统的优缺点:汽车质量高、满足个性化需求/产量低、价格昂贵当下服饰的量身定做。 早期的汽车生产企业的管理者迫切需要更好的生产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量。 汽车生产管理思想的第一次变革 191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生产管理者团队在汽车

3、厂生产福特T型汽车时,创立了大批量生产系统。在该系统中,传送带把汽车送到每一个工人面前,每人负责完成生产线上的一项指定工作,例如一名工人只负责安装车门把手。 大批量生产系统的优缺点:汽车产量高、价格便宜、利润增加、满足大众化需求/质量一般,形式单一当下的产品召回事件强生、丰田,福特T型汽车的生产流水线,保时捷汽车的大批量生产,大小批量生产的汽车,到1920年,福特已经能够把汽车价格降低三分之二 ,每年的销售量也达到了200多万辆。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了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竞争者们争相采用这种新的大批量生产技术。 汽车生产管理思想的第二次变革 20世纪60年代,在参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工厂之后,日

4、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工程师Ohno Taiichi率先提出了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方式。 精益生产隐含的管理哲学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每辆汽车的装配时间,就要持续地寻找改进生产过程和提高效率的新方法。 精益生产的理念基础是:如果工人有好的想法,又能经常地参与决策过程,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就能用来提高效率。 在精益生产模式下,工人同样在生产线旁工作,不同的是,他们被组成多个小型团队,每一个团队只负责汽车装配的一个特定环节,例如安装汽车的电子系统。 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掌握团队内所有成员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小组不仅要负责装配汽车,还要不断寻找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新

5、方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管理者已经能够高效率地运用这种新的精益生产系统,与美国同行相比,他们生产的汽车质量更高,而价格却更优惠。到80年代,日本汽车公司已称雄与全球汽车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汽车公司都增加了生产线上机器人的使用数量,并开始在汽车里安装精密的信息技术系统来提高汽车质量。一段时间以来,外界似乎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未来的汽车生产要用机器人代替工人。 然而,丰田公司在自己的已经完全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汽车工厂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仅仅使用机器人生产汽车时,效率并没有持续增加。这是因为机器人无法像人一样产生新想法,并改进工作程序。 目前的关键是要在人力、电脑和信息技术的

6、使用上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不断促进汽车生产方式,并使之接近完美。,案例总结,上述全球汽车制造思想的发展简史表明,管理实践的变革随着管理者、理论家、研究者和咨询人员探索新方法,以提高组织效率和效果而产生。 当管理者和研究人员不断寻找有助于更好地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力及其他组织资源这四项基本管理职能的方法时,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随之进步。 当然,这种寻找高效资源利用的努力,既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得益于先进的生产技术、社会文化。 管理思想脉络:在不断回应外部环境的前提下,管理者及研究人员对于寻找提高组织绩效方法的持续努力。,二、早期的管理思想,对后期的管理思想有较大

7、影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罗伯特欧文、亚当斯密和查尔斯巴贝奇。,(一)亚当斯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177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富论。 劳动分工(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和重复性的作业) 增加了每一个专业工人的灵巧程度; 节省了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发明了许多便于工作节省时间劳动的机器.,(二)罗伯特欧文 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成功的企业家。他的著作有:有关新拉那克机构的陈述等。 欧文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他反对将人视为机器,强调人和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有需要的有机体,因此,要区别“有生机器”和“无生机器”。 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

8、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在企业人道主义实践方面是一个开拓者,被誉为“人事管理之父 。,(三)查尔斯巴贝奇 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数学家,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是管理学上重要的文献。 巴贝奇主要贡献在于对工作方法和劳动报酬的研究。 区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依据雇员的效率和企业的业绩给付奖金,尽管这些先驱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管理的思想,但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理论体系。 早期管理工作表现为以下特点: 企业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 管理方法主要凭个人经验; 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 管理的内容局限于生产管理、工资管理和成本管理等。,第二节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经验

9、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 定量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我们模拟一个企业的成长为例来阐述管理思想的发展,一、经验管理思想( 18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联合邮包的科学管理,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佣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让我们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风格。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

10、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时间,甚至上厕所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发动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档上,为送货车完毕的启动离开作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来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他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英尺的速度快步跑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完货后,他们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11、。 这种刻板的时间表真能带来高效率吗?,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更重要地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组织。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泰勒(美国):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法国):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德国):官僚组织理论。,二、 科学管理思想(19世纪末-20初) 古典管理思想,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弗雷德里克W泰勒:18岁进入钢铁厂当工人,做过技工、工头、车间主任、总工程师。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提出的理论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被西方管理学界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 “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 泰勒在工厂发现:工人“磨洋工

12、”(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原因:雇主不清楚一天的劳动定额是多少;多劳不多得。 泰勒研究: 工作日写实(记录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 测时(每一动作、每一工序花费的时间); 泰勒试验:,铁铲试验(工具标准化研究) 伯利恒钢铁公司堆料场的工人拿着自家的铁铲上班,铁 铲大小和形状不一。堆料场的物料有铁矿石、煤粉和焦 炭,比重不同,每一铁铲的重量不同。那么,一铁铲的 重量多少合适呢?试验表明:一铁铲的物料21磅重最合 适。据此,针对不同的物料设计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三 种铁铲。结果:堆料场的工人从400名降为140名,每人 每天的操作量由16吨提高到59吨,日工资由1.15美元提 高到1.88

13、美元。,搬运铁块试验(动作标准化研究) 伯利恒钢铁公司有75名工人负责把92磅重的生铁块搬 运30米的距离装到铁路货车上,平均每天搬运12.5吨, 日工资1.15美元。泰勒对一名工人进行试验:寻找搬 运姿势、行走速度、把持位置以及休息时间对搬运量 的影响。通过试验,找到了最佳的搬运方法和工作时 间(57的时间休息)。采用这一方法,使每个工人 的日搬运量提高到4748(提高了2.76倍)吨,日工 资提高到1.85美元(提高了0.61倍)。,2) “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生产效率 管理的科学性 工作定额 确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标准化 工作方法和工具的合理化、标准化。 能力与工

14、作相适应为工作挑选第一流工人(能力最适合做这一工作且愿意去做)。需要挑选、培训和教育。 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多劳多得,提高积极性。 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例外管理原则 高层管理员权力下放,例行事务由下级处理。 重视协调与合作(劳资双方之间,工人关心工资提高,雇主关心成本降低),3) “科学管理”理论的评析 主要贡献 (1)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 (2)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3)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缺陷 把工人看作“经济人”,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 ;

15、 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仅解决了局部管理问题(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 ) ,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会计1-2),亨利法约尔:法国工业家,长期担任某大公司的总经理。著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 理论要点: 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不同;提出了管理原则和管理职能。 (1)对经营和管理的解释 经营:指导或引导一个集体趋向一个目标。经营活动包括: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采购、销售和交换) 财务活动(资金的筹集与最恰当的运用) 安全活动(财产及人员

16、的保护) 会计活动(记帐、成本、统计)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 ),管理只是经营活动 中的一种活动;管 理方式要与经营水 平相适应。,(2)管理原则(14条),劳动分工:有一定限度 权力与责任:责权相当 纪律严明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 弹性 等级与跳板 越级 秩序 公平 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 人员团结,(3)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属于自然规律。它表现在动物界,生物越是完善,越具有担负不同的功能的高度分化的器官;表现在人类社会中,社会组织越是重要,职能和机构的关系就越是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机构不断产生,以代替原来处于原始状态、担负所有职能的单一机构。 劳动分工的目的是用同样的努力却产生得更多更好。 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目标的数目,对这些目标,人们必须给予注意和作出努力。大家公认,这是使用个人和集体的最好办法。 劳动分工有一定的限度,经验与尺度感告诉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