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99091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

2、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注释】简:选择。扺(zh)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扺掌,击掌。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人恒过 过: (2)衡于虑 衡: (3)黑貂之裘敝 敝: (4)去秦而归 去: 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 舜发于畎亩

3、之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 B.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去秦而归C. 必先苦其心志 引锥自刺其股 D. 得太公阴符之谋 咨臣以当世之事8. 翻译下列句子。(4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2)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_9.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4分)6.(4分)(1)犯错误(2)通“横”梗塞、不顺(3)破(4)离开7.(3分)B8.(4分) (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2)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9.(4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

4、道理。甲文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例,证明了“生于忧患”观点。乙文从苏秦说秦失败后发愤苦读最终成为赵国宰相的故事之中可以得出相同的观点。附乙文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上书进言十次,他游说的内容(指连横策略)得不到实行。黑貂皮衣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资用匮乏,离开秦国回家。他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黄黑,面有惭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叹气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些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他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十几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来熟习,探求它的真谛。读

5、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位的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授给相印。(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

6、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 ,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

7、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躬耕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 )帝遣真督诸军军郿( )迁大司马(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不以物喜 B以伤先帝之明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真以亮惩于祁山 行者休于树 D帝从其计 其真无马邪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

8、代汉语(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10.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请根据乙文作答。(2分) 11.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4分) (二)(16分)7亲自 身份卑微,目光短浅 驻扎 升迁,升职 8C9(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10采取的行动:诸葛亮围祁山 亮果围陈仓 蜀连出侵边境11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曹真: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战功卓著。(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

9、成69题。(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6.请用“/”为【乙】文画线部分断句。(断2处 ,2

10、分)推 演 兵 法 作 八 陈 图 咸 得 其 要 云。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悉仰于官( ) (4)亮性长于巧思( )8.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 及卒,如其所言。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表,是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B.甲文中诸葛亮追述了以往经历,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C.甲文中的“先帝”和乙文中的“后主”是指同一个人。D.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草船借箭、空城计等,都是关于他的故事。10.甲

11、文中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具有 、 的优良品质。(4分)(二)(16分)6.(2分)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7.(4分)(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看望(访看、拜访) (3)全部(都) (4)擅长(善于)8.(4分)(1)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2)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9.(2分)C10.(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示例:勤俭、清廉、忠诚、自律等。(写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当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们的日常衣食费用,自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随身衣服饮食,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无需再治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里有多余衣物,家外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诸葛亮天生擅长巧思,改进弓弩使之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