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制剂研发与申报药理毒理要求与问题程鲁榕201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94637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药品制剂研发与申报药理毒理要求与问题程鲁榕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化学药品制剂研发与申报药理毒理要求与问题程鲁榕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化学药品制剂研发与申报药理毒理要求与问题程鲁榕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化学药品制剂研发与申报药理毒理要求与问题程鲁榕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化学药品制剂研发与申报药理毒理要求与问题程鲁榕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药品制剂研发与申报药理毒理要求与问题程鲁榕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药品制剂研发与申报药理毒理要求与问题程鲁榕2011(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程鲁榕 (仅代表个人观点),化学药品制剂研发与申报 药理毒理要求与问题,一、概述 二、要求与问题浅析 三、小结,主要内容,制剂类型 国外:10 种以上 我国: 普通制剂 技术含量 附加值 如何通过药物制剂最大程度发挥药物潜能?,制剂研发,制约我国制剂发展关键因素 药剂学队伍 政府支持与引导 企业投入 配套环节 如药用辅料等,制剂研发,新药研发热点 新化学分子实体 长远战略 制剂创新研究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 ( drug delivery system,DDS) 当下策略,制剂研发,安全、有效 临床使用的最终产品 服务于临床 关注临床使用的需求,制剂研发目标,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新药申请

2、,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第四十七条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注册申请,应当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且与原剂型比较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应当由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提出;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除外。,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特殊制剂 - 申报主体:企业、研究单位 - 新药证书:靶向制剂、缓释制剂等 - 监测期:特殊剂型- 3年,鼓励创新,政策 引导,一般制剂 申报主体:生产企业 新药证书、监测期:无 延长审

3、评时限:160日 采用新技术:提高质量、安全 与原剂型比:明显的临床优势,避免简单重复,政策 引导,立 题 依 据,必要性,顺应性,科学性,审评重点,一、概述 二、要求与问题浅析 三、小结,主要内容,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化药,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17、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4、 18、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9、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0、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3、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4、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5、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7、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 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 * 22、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 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6、依赖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化药,化学药品 1类:多途径选择 - 2类:原途

5、径的改变 - 3类:仿、创结合 - 5类:途径不改变,侧重介绍,- 制剂类型 研发思路 - 创新药制剂 多途径、多剂型 改途径的制剂 与原途径比较优势 不改途径的制剂 与原剂型比较优势 仿制的制剂 与原剂型一致 -,不同制剂研发思路,化药1类申报要求,创新药制剂,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

6、的新适应症。,化药,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2:四、申报资料项目表及说明 5.对用于育龄人群的药物,应当根据其适应症和作用特点等因素报送相应的生殖毒性研究资料。 6.对于临床预期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含6个月)或治疗慢性复发性疾病而需经常间歇使用的药物,均应提供致癌性试验或文献资料;对于下列情况的药物,需根据其适应症和作用特点等因素报送致癌试验或文献资料: (1)新药或其代谢产物的结构与已知致癌物质的结构相似的; (2)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发现有细胞毒作用或者对某些脏器、组织细胞生长有异常促进作用的; (3)致突变试验结果为阳性的。,化药,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2:四、申报

7、资料项目表及说明 7.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新药,如镇痛药、抑制药、兴奋药以及人体对其化学结构具有依赖性倾向的新药,应当报送药物依赖性试验资料。 8.属注册分类1的,一般应在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过程中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化药,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2:四、申报资料项目表及说明 10.属注册分类1中“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如其组份中不含本说明6所述物质,可以免报资料项目2325。 11.属注册分类1中“新的复方制剂”,应当报送资料项目22。 12.属注册分类1中“新的复方制剂”,一般应提供与单药比较的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如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显示其毒性不增加,毒

8、性靶器官也未改变,可不提供资料项目27。 13.属注册分类1中“新的复方制剂”,如其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无重大改变的,可免报资料项目2325。,化药,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2:四、申报资料项目表及说明 17.局部用药除按所属注册分类及项目报送相应资料外,应当报送资料项目21,必要时应当进行局部吸收试验。,化药,创新药制剂选择考虑 - 初步药动学研究 配合药剂学研究 创新药制剂的选择依据 根据制剂体内药动学特性,化药1类,选择最佳剂型和途径 例如青霉素在相同剂量下: 静注:瞬间达峰,t1/2 0.1h 肌注:达峰 0.75h,吸收 80 ,t1/2 0.5h 口服(不耐酸):

9、达峰3.0h,吸收 3, t1/2 7.5h 青霉素V钾:po不被破坏,达峰0.5-1 h 吸收60, t1/2 1.0h,化药1类,择宜 创新性风险 涉及环节多 早期PK/PD 多条路探索,制剂选择原则 理化特性 疾病需求 有效安全 顺应性佳 难易程度,创新药制剂,选择原则 比较不同制剂/剂型(PK)优势 肠道内 肠道外-血管内、肌内、外用 根据目标确定制剂/剂型 疾病特点与需求 - 人群、部位 - 缓急、轻重 - 长、短 - 安全、有效,创新药制剂,原则 研究用药 制剂?原料药? 尽量使用接近临床使用的药物 尽量为后续制剂研究提供空间,原则 须使用制剂进行研究的(同时考察原料药) 制剂中使

10、用的辅料或溶酶对原料药吸收特征可产生明显影响 - 原料药须在某辅料/溶酶中溶解 - 含特殊溶酶的注射剂 - 含特殊赋形剂的外用制剂 - 含特殊辅料的特殊剂型,原则 - 可用原料药进行研究的 制剂中使用的辅料或溶酶对原料药的吸收特征不产生明显影响 - 口服制剂(无特殊辅料) - 无特殊辅料/溶酶的注射制剂 (通常水或生理盐水可溶解) - 无特殊辅料/赋形剂的外用制剂,制剂无特殊辅料 水、生理盐水 淀粉、阿拉伯胶 含特殊辅料或载体 -环糊精、纳米载体 乳化剂、聚氧乙烯基蓖麻油 ,创新药制剂申报问题浅析,创新药制剂 适应证:肿瘤 制剂选择:局部注射 疾病特点? 临床治则? 潜在隐患?,制 剂 与 疾

11、 病,拟开发一类创新药制剂 适应证:慢性全身性疾病 制剂选择:外用制剂 安全 疗效 ? 研发重点: 制剂优势- 吸收程度? - 已有药物背景 - 本药物优势?,制 剂 与 疗 效,一类创新药制剂 适应证:急症 制剂选择:注射剂 安全性: 临床可接受性:安全窗窄 靶器官- 肾脏等 评价 - 安全 ?,制 剂 与 安 全,XXX 注射液 1.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症状和功能障碍 2.急性颅脑损伤 动物药效:药效作用较弱 给药组死亡率 模型组 远期效果:缺乏药效试验 立题依据? 适应症特征:急症及其治则 作用机制:自由基清除剂治疗颅脑损伤地位?,综 合 评 价,范 例 FDA 2006年批准植物药Ve

12、regen 1906年颁布药品法后首个上市局部治疗 外用植物药软膏 用于18岁及以上年龄、免疫力正常并患有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 主要有效成分:绿茶叶水提物(15%),一种儿茶素类- 占总有效成分的85-95%(重量),其他为绿茶组分的混合物。,化药2类申报要求,原途径改变的制剂,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2:四、申报资料项目表及说明 14.属注册分类2的,其药理毒理研究所采用的给药途径应当与临床拟用途径一致。一般情况下应当提供与原途径比较的药代动力学试验和/或相关的毒理研究资料(如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和/或局部毒性试验)。,化药2类,关于发布

13、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87号 附件:1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一、化学药品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必要性、合理性 (一)选择注射途径给药剂型的必要性、合理性 (二)注射剂不同剂型选择合理性的评价原则 二、化学药品注射剂规格的合理性、必要性 (一)未在国内外上市的药物规格确定的一般原则 (二)在国外和/或国内已上市药物规格确定的一般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二)由其他给药途径改为注射途径 由于药物暴露、组织分布的改变或新的代谢产物和/或杂质的产生,可能带来新的安全性担忧。 在原给药途径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14、明确的前提下,首先应进行注射给药与原给药途径比较药代研究,根据药代特征变化,结合原给药途径已有的安全性信息,合理设计与原给药途径比较毒理试验,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17、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9、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0、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3、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 24、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 25、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 27、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

15、部、全身给药相 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 * 22、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 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26、依赖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化药2类,途径与有效性 给药途径对ADME的可能影响? - 药效影响? 硫酸镁 口服- 导泻 静注- 镇静,途径与安全性 硫酸庆大霉素不同给药途径比较 - 致耳毒性、发生率 83例静滴和77例肌注- 常规剂量 随访期间- 肌注比静滴听力损害严重(高频区) 夜间给药听力损伤的可能性更大 亚硝胺:途径不同 诱发的肿瘤部位不同,改变途径的制剂 研发思路 化学药品 2 类,制剂选择原则 理化特性 疾病需求 比较优势 顺应性佳,改变给药途径的优势 例如: - 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 (首过效应) - 安全性范围(PK优化) - 临床顺应性,立题依据,研究思路可分步 比较生物利用度或药动学 分析两者的差异 药理、毒理研究,化药2类,改变途径的理由,研究分析: 药动学/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差异 基本代谢特征一致 减免药效、其他研究? 毒理搭桥研究 敏感动物的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有差异分析可能影响研究内容?,化药2类,化药2类申报问题浅析,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