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944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3)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3)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3)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3)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3)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3)(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2,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作用,3,概念 历史回顾 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药物分类,4,一、概念,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阿司匹林类药物,5,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各种剂型,6,二、历史回顾,1763年:Stone描述柳皮浸出液治疗发热和间日疟 1860年:合成了水杨酸 1899年:德国拜耳公

2、司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1952年:保泰松问世,开始使用NSAIDs名称 1960年:吲哚乙酸类药物吲哚美辛上市 1971年:John Vane等发现NSAIDs抑制COX,使PGs产生减少。随后相继推出了丙酸类、苯乙酸类、昔康类,不同剂型的开发也相继进行,7,1991年:Herschman等用分子克隆技术证实了COX有两种同工酶 1998年:根据COX理论研制的两个昔布类特异性COX-2抑制剂相继诞生了 塞来昔布辉瑞公司的西乐葆 罗非昔布默沙东公司的万络 2004年9月:因患者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万络导致心血管疾病,默沙东公司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撤回万络。,8,三、作用机制,抑制环氧酶(cy

3、clooxygenase, COX),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s)的生物合成。,9,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前列腺素是一族含有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连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重要组织和体液中,参与多种体内功能的调节。,PGE2,PGF2a,10,PGs具有一定的致痛作用,同时还具有显著地提高痛觉神经末梢对其它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PGs参与炎症反应,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 PGs合成和释放的增多,导致体温调定点的提高,体温升高。,11,COX(环氧酶),COX位于细胞微粒体内,是花生四烯酸生成

4、前列腺素的关键酶。 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12,COX-1: 固有型,存在于体内大多组织和细胞,如血管、胃肠粘膜、血小板、肾脏等,参与保护消化道粘膜、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血管阻力和肾血流量分布等。 COX-2: 诱导型,各种炎性刺激均可诱导组织表达COX-2,增加PGs的合成。,13,14,多数NSAIDs与AA竞争环氧酶的活性部位,阿司匹林使环氧酶发生不可逆变化而抑制酶活性。,15,结构性COX-1,炎性刺激,诱导性COX-2,PGs,炎症、疼痛、红肿,TXA2 (血小板),PGE2 (肾脏),PGI2 (胃粘膜、血管内皮),地塞米松抑制,NSAIDs对环氧酶(COX)的作用

5、机制,16,NSAIDs对COX-1和 COX-2不同作用如下图所示,NSAIDs的抑制 作用,COX-1,COX-2,诱导酶, 致炎作用,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不良反应,用,结构酶 生理作用,生理性PGs合成减少,致炎性PGs合成减少,17,四 、 药理作用,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18,1. 解热作用:,19,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机体 内热原 中枢PGs的合成增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上移 体温升高(发热),20,发烧者脑脊液中PGE2含量增高数倍. 静脉滴注 不发烧 PGE2 脑室给药 发烧 解热镇痛抗炎药对直接注入脑室的PGs 引起的发烧无效.

6、,实验依据,21,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PGs的合成,通过增强散热过程将体温回到正常水平,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体温正常者影响不大。,注意:应在明确诊断后再予以合理用药,着重对因治疗。,22,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热型还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故不宜见热就解。 但是体温过高或持久发热能消耗体力,可引起头痛、失眠、谵妄及昏迷,小儿高热易导致惊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NSAIDs的及时应用可以缓解这些症状。然而也不要过量,尤其对幼儿、老年及体弱患者,体温骤降及出汗过多可导致虚脱。,23,思考:本类药物的解热作用与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有什么异同? 异丙嗪 冬眠合剂1号 氯丙嗪 哌替啶,?,24, NS

7、AIDs 氯丙嗪 机制: 抑制COX, 抑制下丘脑 减少PGs产生 体温调节中枢 作用特点: 降低高热体温 使体温随环境 对正常体温影 变化而变化 响不大 应用: 炎性发热 人工冬眠,25,2镇痛作用,26,解热镇痛抗炎药仅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效果一般; 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则有良好镇痛效果; 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故临床广泛应用。,27,镇痛机制,一般认为,本类药物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另外可能还有中枢机制参与。,28,29,思考:本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与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有什么不同?,?,30,NSAIDs与吗啡镇痛

8、作用的区别:,NSAIDs 吗啡 机制: 抑制COX, 激动中枢阿片受体 减少PGs产生 减少P物质释放 应用程度:中等, 急性钝痛 炎性疼痛 晚期癌痛 成瘾性: 无 有,31,3.抗炎、抗风湿作用 炎症的病理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致炎物质: 组织胺、缓激肽、PGs等。,32,大多数解热镇痛抗炎药都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是对因治疗,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33,解热镇痛抗炎药,协同作用,(),组胺、缓激肽、5-HT等释放,PGs合成增加,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痛,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

9、增加,痛觉增敏,炎症 (红斑、水肿、疼痛等 ),34,五、不良反应:,NSAIDs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3 。,35,消化道不良反应:所有NSAIDs在治疗时均有可能发生程度不同的胃肠道反应。 肾不良反应:如低钠血症、高钾血症、水肿、氮质血症等。 心血管不良反应:个别敏感患者出现轻度升高血压等。 另外,还有凝血障碍、过敏反应等,在后面将会讲到。,36,六、药物分类,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苯胺类 : 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保泰松 其他有机酸:吲哚美辛、布洛芬、吡罗昔 康、美洛昔康、双氯芬酸,37,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38,一、水杨酸类,水杨酸类(salicylate

10、s)包括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 本类最常见的药物是阿司匹林。,39,阿司匹林, aspirin (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40,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及机制 不良反应 用药护理要点,41,体内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2,吸收: 口服后迅速被胃肠粘膜吸收,胃内酸性环境促进吸收。,43,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 8090,组织,关节腔,脑脊液,胎盘,44,代谢:,水杨酸主要在肝脏代谢, Aspirin 1g t1/2=2-3 h (恒比消除) Aspirin 1g t1/2=15-30 h (恒量消除) 易中毒 大剂量治疗风湿、类风湿时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血药浓度监

11、测确定给药的剂量及间隔时间。,45,病 例,某病人口服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风湿病,每次0.6g,每日3次未获满意疗效,遂增加剂量每日4次,每次0.6g,症状控制良好。但后来改用改用南京第二制药厂出品的阿司匹林,每日亦服2.4g,却出现了耳鸣、腹痛等中毒症状,降低用量为每日1.8g,毒性症状消失,疾病控制。,46,两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生物利用度不一,在用药量为每日1.8g时,病人的血药浓度有差别: 南京第二制药厂的阿司匹林为200-230g/ml, 上海信谊制药厂的阿司匹林为125-165g/ml。,47,排泄: 从肾脏排泄,尿液pH值对水杨酸盐排泄影响很大,水杨酸为弱

12、酸性,尿液碱化时药物解离多,肾小管重吸收少。 如药物过量中毒时,可用NaHCO3碱化尿液,使排泄加速,降低血药浓度。,48,药理作用及应用,1解热、镇痛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 2. 抗炎抗风湿 作用较强, 用于急性风湿热,有诊断和治疗作用;亦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抗风湿最好用至最大耐受剂量,一般成人每日35g,分4次于饭后。,阿司匹林对COX-1 和COX-2的抑制作用基本相当,49,3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COX。 血小板无细胞核,不能合成新的COX。 血小板的寿命7-14天。,50,阿

13、司匹林,膜磷脂,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PGG,2,PGH,2,COX,PGI,2,合成酶,PGI,2,TXA,2,TXA,2,合成酶,抗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血小板,血管内皮,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51,实验证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中COX的敏感性远较血管中COX为高: 低浓度时达到抗凝作用; 高浓度时也能一过性抑制血管壁中COX ,减少PGI2合成,可能促进血栓形成,但作用短暂。 临床上,小剂量(每日口服50100mg)阿司匹林用于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病病。,52,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 延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水杨酸反应 过敏反应 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

14、 对肾脏的影响,53,1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较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易诱发胃炎、胃溃疡及胃出血。,54,可能的机制,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浓度高时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引起呕吐 ; 抑制了PGs(如PGE2)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55,血管内皮可 合成COX,2凝血障碍,一般剂量引起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大剂量(5g/日以上)或长期服用,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造成出血倾向。,56,严重肝损害, 低凝血酶原血症 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患者禁用。 临产前不宜应用;术前一周应停用。,57,3水杨酸反应,当剂量过大(5g/天) 时,可

15、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总称水杨酸反应。 是中毒表现,严重者出现过度呼吸、高热、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58,治疗: 促进排泄: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对症支持治疗。,59,4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某些哮喘患者服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60,发生机理:,抑制环氧酶 PGs合成受阻,LT以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相对增多 诱发哮喘,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AD,糖皮质激素,61,5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儿童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服用阿司匹林偶尔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表现为惊厥、谵妄及昏迷等反应。 死亡率较高,预后凶险。,62,病毒性感染患儿(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不宜用阿司匹林,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63,6对肾脏的影响,对正常人群影响较小。 对特殊人群(老年及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易导致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受损表现。 发生机制:抑制PGs合成,取消PGs的代偿机制,而病人原本体内存在隐性肾脏损害和肾小球灌注不足。,64,药物相互作用,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当与其它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双香豆素、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