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912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X 页数:105 大小:3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1,学习内容,结合ICSH关于外周血细胞分类标准化文件,学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查,必要时涉及骨髓细胞形态,2,2015年6月,由新西兰、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五国8位ICSH形态学组成员在国际实验血液学杂志发表了涉及了在外周血涂片浏览和人工分类计数时包括命名、分级、报告异常细胞或形态异常的全球性标准即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命名和分级标准的建议。,3,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关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类(级)及标准化命名的建议,4,红细胞形态,5,为什么还要做血片形态学镜检?,首要目的:准确发出血常规检验报告。,6,自动化分析仪血细胞计数

2、:不到1分钟时间即可提供精准RBC数量和指数、群分布信息、大小及HB量等; 参数异常可产生1个或多个报警标识,必须经人工显微镜检查确认; 显微镜复检:RBC在大小、形状、染色、存在包涵体等方面异常的识别; 至少评价1000个红细胞,7,正常红细胞形态,1.形态: 正常红细胞直径69m,平均7.5m;圆形或轻微的卵圆形,中心约1/3区域为浅染区。,2.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8,红细胞形态异常意义: 贫血辅助诊断 为其他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如:MM、DIC、骨髓纤维化 ) 某些病原检查,9,红细胞形态主要价值在于对贫血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贫血既是临床症状,也是一大类疾病。 贫血的诊断: 1

3、)临床症状及体征的鉴别作用; 2)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铁代谢、叶酸及B12测定、溶血试验、血红蛋白性质检查、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3)形态学诊断:包括血液涂片、骨髓检查在贫血的分类、诊断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有的病例有确诊意义。,10,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掌握,11,缗钱状形成:,红细胞因带正电荷的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聚集呈堆积的硬币状。,常见于MM、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红细胞分布异常,12,红细胞堆积分布,13,红细胞大小和(或)着色异常,红细胞大小不均:是指红细胞大小差异程度增大,分析仪参数表现为RDW增加;,14,小红细胞 :直径 6m( MCV 80 fl ) 。,见于球形细

4、胞增多症、缺铁性贫血、海洋 性贫血等疾病。,15,大红细胞 :直径 8.5m(MCV 100fl) 。,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贫血、化疗相关性贫血等。,16,17,MA病例血象及骨髓象,18,低色素红细胞: 低色素是指红细胞着色变浅且中心淡染区扩大,超过红细胞直径 1/3,见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19,IDA病例血象及骨髓象,20,(1)形态学 (2)临床意义 见于各种原因增生性贫血,也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造成的红细胞造血异常。,嗜多色性红细胞: 嗜多色性指的是不成熟红细胞,为粉蓝-灰色,与 rRNA残余有关,体积比正常成熟红细胞大,2

5、1,嗜多色性红细胞,22,棘形红细胞,为圆形、浓染的红细胞,边缘有 2-20 个长短、粗细、形状不同的不规则针状体样、球棍状突起,23,临床意义,当棘形红细胞 25% 时为棘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见于肝脏疾病、脾切除术后、无 脂蛋白血症。 20%-60%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见到少量的棘形红细胞。,24,锯齿状红细胞 是失去了圆盘形状的红细胞,边缘有 10-30 个短直或相对规则的针状突起。,见于肝脏和肾脏疾病、丙酮酸激酶缺乏。,25,棘形RBC和锯齿状RBC表面突起的鉴别,26,咬痕红细胞 :,见于 G6PD 缺乏症、不稳定血红蛋白溶血性贫血,RBC外周有一个或多个弧形缺损(咬形),是氧

6、化溶血的特征改变。,27,水泡细胞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收缩至细胞的一半,形成致密物质,细胞剩余部分成为一个空膜,G6PD缺乏, 常见水泡细胞,伴细胞破坏,28,卵圆形红细胞,具有卵圆形外观,长轴不超过短轴的 2 倍。 椭圆形红细胞 具有椭圆形外观,长轴是短轴的 2 倍以上 。,29,卵/椭圆形红细胞,健康人占1%,在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时均可见到;另在巨幼细胞贫血可见增多。,30,通常比完整的红细胞小,具有锐利角状边缘连续的碎片样外形,呈小新月形、盔形或角形。,裂片红细胞,31,32,33,34,临床意义,健康人 2% , 增多见于 (1)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MHA); ( 2) 血栓

7、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 3) DIC 。 裂片红细胞计数对 MHA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35,镰形红细胞,镰状红细胞呈新月状或镰刀形红细胞。,见于镰状细胞贫血.,36,球形红细胞,直径6.5um,MCV正常或减低,中心淡染区消失。 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典型的球形、厚的红细胞,37,口形红细胞,具有凹形杯状结构的红细胞,在血涂片上中央淡染区可出现裂隙状区。,健康人 4% ,增多10%见于DIC 、酒精性肝脏疾病、遗传性口型红细胞增多症。,38,靶形红细胞,在中央淡染区有一个增强的染色区域。,健康人占 1%-2% ,见于肝脏疾

8、病、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达 20% 以上 ) ;溶贫、缺铁、脾切除等也可增高。,39,靶形红细胞,40,泪滴形红细胞,是梨形或泪滴状外形的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地中海贫血及溶血性贫血等 。,41,泪滴样红细胞,42,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出现均匀分布的细小、嗜碱性的点状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等。,43,44,卡-波氏环(Cobot-ring),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有时绕成8字形。,常提示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45,豪-乔小体(Howell Jolly bodies),红细胞内含有的圆形紫红色

9、小体,直径0.5-1u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白血病等其它增生性贫血。,46,有核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前体细胞,用来描述外周血中幼稚红细胞。,47,有核红增高主要见于 (1)各种溶血性贫血; (2)红白血病; (3)骨髓转移癌; (4)随外造血:如骨髓纤维化。 有核红报告: 计数和报告每 100 个白细胞所遇到的有核红细胞数。,48,出现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49,红细胞包涵体,胞内微生物:原生体或寄生虫感染患者红细胞内或红细胞间游离,疟原虫,50,51,52,53,白细胞形态,54,现代血细胞分析仪可提供准确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10、。当存在异常白细胞时,可能无法给出分类结果或分类不准确,但这会触发异常报警; 这时必须对一张制片、染色良好的外周血涂片进行镜检,以准确分类白细胞,55,白细胞分类: WHO 2008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推荐外周血分类200个白细胞; 常规血液实验室通常分类100个外周血白细胞,56,正常髓系发育及形态,原始髓系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细胞 嗜碱细胞 单核细胞,57,髓系细胞形态异常,Auer小体,是胞质中红色杆状或针状胞质内含物,单个细胞内可出现数个,可以排列成束(柴捆)。,见于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或异常早幼粒细胞、异常中幼粒、(原始)幼稚单

11、核细胞。,58,主要见于严重细菌感染、败血症等。,杜勒小体(Dhle bodies),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的蓝色区域。直径约l2m,可一个或多个。,59,多颗粒中性粒细胞,作为感染和炎症的应答反应而出现 。,60,中性颗粒的减少或缺失引起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出现灰蓝色 。见于 MDS 。,少颗粒中性粒细胞,61,空泡形成的中性粒细胞,感染时,由于吞噬泡的颗粒融合和杀死细菌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胞质空泡形成。,见于严重感染性疾病、MDS,62,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63,中性粒细胞大小不等,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64,中性粒细胞核变性:核溶、核碎等。 常见于严重感染

12、等。,65,Pelger-huet畸形 分叶异常中性粒细胞-P-H细胞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亦可见于某些感染、白血病及MDS.,66,中性粒细胞核左移,67,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以分三叶核者为主,如5叶3%,则称为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和中性粒细胞胞体增大。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等。在应用某些抗核酸代谢药物及炎症恢复期等也可见核右移现象。,68,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69,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70,71,异常早幼粒细胞,72,M3,73,嗜酸细胞增多及形态变化,74,嗜碱细胞增多及形态变化,75

13、,76,原始单核细胞,比原始粒细胞大 (2030um) ,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较细,含有一到两个明显核仁。胞质嗜碱性,通常缺乏颗粒 。,见于 AML-M5a,77,幼稚单核细胞,胞体较大,细胞核缠绕或扭曲,染色质呈纤细蕾丝样,核仁明显。细胞质蓝灰色,可含有少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见于 AML-M5b,78,正常淋系发育及形态,原始淋巴细胞: 有时与分化程度低的髓系原始细胞很难区分,所以也应计数到原始细胞中。 幼稚淋巴细胞 通常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外周血少见 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 大颗粒淋巴细胞:,79,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可占10-20%,通常不单独计数;数量增加时,要加以注释

14、,或需进一步检查,如流式细胞术,正常血片中大颗粒细胞,80,反应性淋巴细胞或称为不典型淋巴细胞,怀疑反应性 。通常描述良性病因引起的淋巴细胞变化。 见于多种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 不正常淋巴细胞或称为不典型淋巴细胞,怀疑肿瘤性 。通常描述怀疑恶性和单克隆性病因引起的淋巴细胞变化。 见于白血病和淋巴瘤。作为一个特定的肿瘤细胞类型定义,如毛细胞、淋巴瘤细胞、幼淋巴细胞。,81,反应性淋巴细胞: 细胞变大,胞核不成熟包括核仁可见、染色质不聚集,核不规则或分叶,胞质嗜碱性以及空泡形成和细胞不规则形。胞质可能丰富,与染淡蓝色明显不同的是近核处胞质嗜碱性,82,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15、症 异型淋巴细胞:型、 型、 型,83,异型淋巴细胞,84,建议将异常淋巴样细胞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肿瘤细胞类型,如毛细胞,淋巴瘤细胞、幼淋巴细胞,骨髓瘤中的浆细胞或其它浆细胞恶性增生,异常淋巴样细胞如果在鉴别时出现一定数量可以在血片报告中加以描述并视为单独一类异常淋巴细胞 强调形态学在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诊断价值中的局限性,最终诊断是由流式细胞术中的免疫表型确定。,异常淋巴细胞,85,淋巴肿瘤外周血细胞形态,86,ALL,87,较小,胞质极少,弱嗜碱性,核具有凹痕或深窄的裂隙。细胞有时较大且形状多变,有小而明显的核仁,核裂隙或凹痕 。,滤泡性淋巴瘤细胞,88,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细胞

16、核卷曲和分叶,呈花瓣样突起,核染色质致密增粗,细胞大小不等 。,见于成人 T 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该类细胞 10%,89,浆细胞,比正常的小淋巴细胞大,胞浆强嗜碱性,核偏位,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糙聚集,核旁有浅染的高尔基区或核周淡染区 。,健康人偶见。增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90,MM继发浆细胞白血病,91,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形态,92,正常血小板形态,圆形、椭圆形或 不规型,直径约23m,无核,胞质透明区呈淡蓝 色,含散在分布的紫红 色颗粒。,93,巨大血小板,大血小板直径 37m ,巨大血小板直径可达 1020m。,常见于 MDS、ITP 等。,94,95,血小板卫星现象,见于EDTA抗凝血制备的涂片,血小板粘附于中性粒细胞的表面,无临床意义。但可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96,微小巨核细胞,在MDS诊断中意义较大。,97,少颗粒血小板,正常血小板中可找到紫红色颗粒,少颗粒血小板中几乎无颗粒 。,98,细胞形态学检查需要注意,99,1.涂片要尽量展开细胞,100,瑞氏染色基本原理:酸性伊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