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新技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8997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鸡饲养新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蛋鸡饲养新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蛋鸡饲养新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蛋鸡饲养新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蛋鸡饲养新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蛋鸡饲养新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鸡饲养新技术(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蛋鸡饲养新技术,高玉鹏,1我国的蛋鸡产业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禽蛋生产国,约占世界产量的40%;人均占有量超过22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我国已廊括汇集了世界目前几乎所有的优秀蛋鸡良种资源,蛋鸡主要由外来品种主宰 蛋鸡产业是我国现代畜牧业的标志性产业 蛋鸡产业支撑着全国饲料企业40-60%的产值,鸡蛋的优质、廉价及短平快生产特征对稳定市场畜产品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蛋鸡产业”短平快”的特征也是畜禽饲养中存量变化最大的产业. 我国蛋鸡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中原、华北、东北和西北省区:河北山东辽宁吉林河南,1我国的蛋鸡产业,2.河北的蛋鸡产业 蛋鸡年饲养量5.4 亿只左右,鸡蛋33

2、0万吨左右. 蛋鸡存栏占全国约1/6左右,是全国最大的蛋鸡主产区. 蛋鸡产业支撑着全省饲料企业约60%以上的产值. 蛋鸡产业是全省畜牧产业中为农民增收最大的产业,年至少创造60-100多亿元的纯收入. 蛋鸡产业”短平快”的特征也是畜禽饲养中存量变化最大的产业.,3.我国蛋鸡产业面临的问题 养殖环境安全问题严重 “大群体,小规模”分散经营对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可谓“一户有病,八方带灾” 在有限的区域无规划密布养鸡场,加大了养殖安全的风险 养殖生产中健康问题复杂 维持鸡群健康的养殖成本越来越大 疫病频发,非典型化及潜在的风险较大 被动性的防病措施弱化了鸡群抗病机制,问题,养殖污染严重 蛋品质量安

3、全隐患问题 饲料安全问题 滥用药品问题 饲料转化效率较低,资源浪费 动物养殖与人类健康问题,问题,为什么蛋鸡疾病越来越复杂 高产品种的单项选育导致其本身抗病减弱. 无规划的小群体饲养容易导致疾病的相互传染. 不符合动物福利的笼养方式使鸡抗病力减弱. 品种的杂乱易于引起疾病的交叉传染. 粪污的污染易于传播病源菌. 环境的污染提供了病菌繁殖的有利条件.,病,4. 蛋鸡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目前禽蛋产量超过2900万吨,按国外先进生产水平计算,其差距大致为: 个体生产水平多养约4亿只蛋鸡 料蛋比 多消耗约1000万吨饲料 死亡率 每年多死亡约8000万只鸡,综合比较 我国至少每年多消耗饲料约

4、2000万吨,每年多产鸡鲜粪约3000万吨 每年多向空气中排出NH3:7万吨、H2S:1万吨,环境 污染,技术差距,以下5个方面: 品种 鸡群发育 饲料与饲养管理 疾病 环境条件与其他,原因分析,(2)结果:,影响蛋鸡生产水平的主要因素构成,结果,育成鸡发育不良,饲料否,因为同一品牌饲料在其它鸡群可获高产。 疾病否,因为基本相同的免疫和防病措施同样可保证其它鸡群健康。 品种否,优良品种。 环境条件否,因为与高产鸡群环境条件没有显著差异。 育成期饲养管理方法与高产鸡群有显著差异。,宏观分析:,育雏期高强度频繁的免疫、温差、用药、断喙等应激负效应较大,即便是高营养饲喂也很难使雏鸡体型指标(胫长、体

5、重)达标。,育雏鸡典型的免疫程序,为什么?,饲养管理方法缺陷,许多农户育雏期以后按日龄而不按体型指标(胫长、体重)发育更换为育成鸡日粮,使雏鸡本来发 育不良的体型得不到发育补偿。 育成期较长时段的低能日粮,实质上对所有鸡群无视其体况发育而实施了“限制饲喂”,导致育成后期鸡体型发育不良。,饲养管理方法,饲养管理方法缺陷,二蛋鸡生理与饲料营养 (一)、蛋鸡的生物特性与代谢特点 蛋鸡生理器官特点 嗉囊湿润贮存食物 肌胃饲料的粉碎器官 盲肠不发达仅6%-10%的饲料进入盲肠 泄殖腔粪尿生殖道汇集之处 消化道短为体长倍,小于猪14倍和羊 27倍,饲料通过消化道需4h左右 法氏囊特有的免疫器官,生物特性与

6、代谢特点 1).新陈代谢旺盛 体温高平均41.5 心率快平均250次min 单位体重产热多是大家畜的4倍,羊的2.5倍. 耗氧多,排二氧化碳多 2).耐寒怕热 羽毛保温;产热多; 无汗腺;呼吸散热有限,3).抗应激能力弱 视觉灵敏但味觉不灵敏 各种应激均可导致较严重的威害 4).繁殖潜力大 一枚鸡蛋从卵巢排出到产出体外约需24h 母鸡卵巢有多达万个卵泡 公鸡精子在母鸡生殖道可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达8-10天,5).抗病能力弱 肺较小且连接遍布机体的气囊,故从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感染较快 鸡蛋产出经过泄殖腔易受污染 腹部与胸腔之间没有横隔膜的免疫屏障 无淋巴结即缺少机体的免疫关卡 6).对饲料要求高

7、 鸡蛋是畜产品中营养最全价,最平衡的动物食品,但鸡体内的合成能力较弱,故要求饲料营养全价,(二)、蛋鸡的饲料与营养 1、我国蛋鸡饲料普遍存在的问题 能量水平不足是导致蛋鸡生产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 廉价饼粕的过多使用致浓缩料的能量较低. 育成鸡后期过多的添加麸皮等低能物质. 雏鸡料多用粉料,易导致最有价值的养分浪费. 粉料使雏鸡采食不均匀;饲养方式易于导致饲料浪费. 饲料品质普遍不高易造成资源浪费.,2 蛋鸡饲料营养的主要作用 1)、能量的重要性 能量是蛋鸡生长和产蛋率高低的限制因素,且是最敏感的因素:蛋鸡能量采食184大卡/日.只时,产蛋率44%;而312大卡/日.只时产蛋率达85%;而蛋白质

8、由13.1g/日.只增至21g/日.只时,产蛋率增幅不足15%. 按照饲料能量进人鸡体内能量分配的规律,增减日粮能量首先影响的是生产. 我国蛋鸡饲料与国外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能量不足,即成为我国蛋鸡生产水平与国外差距的主要原因.,2) 蛋白质的重要性: 蛋白质营养:cp;11种必需氨基酸;小肽。 蛋白质是影响蛋重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蛋氨酸. 在日粮能量不足的情况下,蛋白质的增加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而是转化为能量但效率较低: 一是转能过程耗能;二是单位能价较高;三是转化过程产生大量氮合成尿酸排出体外导致家禽氮源不足.,3).Ca和P的重要性 Ca和P是蛋鸡生长期骨骼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二者必须保持合适

9、的比例。 产蛋期Ca主要形成蛋壳。 产蛋期P的主要作用:Ca的吸收,贮存需P:CaHPO3;体内贮存Ca动员形成蛋壳,血P升高:一方面阻止Ca的利用,另一方面排泄,故产蛋期日粮Ca、P亦必需保持较严格的比例。,三蛋鸡饲养新技术 现代家禽饲养研究表明:决定蛋鸡生产性能高低主要取决于家禽体型的发育,1、蛋鸡体型发育指标 家禽“体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体重和骨架 体重包括鸡的骨骼肌肉内脏中的物质羽毛等,但由于水和食糜等管腔内容物影响称重的准确性,故仅以体重来衡量家禽生长发育状况是不准确的 骨架是机体组成依附支撑而存在的构架,生产中难以度量研究人员发现,胫骨长度与骨架呈强正相关,且不受采食和饮水的影

10、响,操作性强,故用胫长来衡量骨架的发育,(一)蛋鸡体型发育规律及重要性,2.体重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重要性 a、 家禽体重发育顺序:头和脑内脏骨骼肌肉脂肪;体重减轻则顺序相反 b、蛋鸡体重的生长发育规律是:日龄愈小相对增重大,育雏期末体重较出壳增加11倍;绝对增重产蛋前至初产期(19-21周龄)最快,约增加400g., 6周龄完成成年体重的23%左右,18周龄完成成年体重65%左右,36-40周龄生长发育基本结束,蛋鸡在育雏期的增重主要以内脏及其功能完善和骨骼发育为主,12周龄前主要是骨骼和肌肉发育为主,12周龄以后卵巢开始发育,产蛋前主要以卵巢发育为主,产蛋前体内仅有约4%的脂肪,36周龄以后

11、增重基本是脂肪. c.体重的重要性:蛋鸡周龄周龄体重和16周龄群体体重均匀度与产蛋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且产蛋期死亡率较低,3.胫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重要性 胫长指跖骨上关节到第三与第四趾间的距离 胫长的发育规律:蛋鸡成年胫长为104-105mm(白壳蛋鸡104mm,褐壳蛋鸡105mm) 育雏期末(6周龄)发育可达左右76-80mm,占成年鸡胫长的74%;10周龄胫长达到92-93mm,占成年88%-90%;18周龄即达成年胫长 胫长发育的重要性: 周龄以前的胫长发育对蛋鸡生产性能决定程度较大,4、保证蛋鸡体型指标良好发育的实践应用 a.保证蛋鸡育雏期体重和胫长的最大发育 b.要十分关注育成后期鸡

12、群体体重均匀度 c.10周龄以前以胫长为第一限制指标体重为第二限制指标来衡量蛋鸡体型发育;10周龄以后以体重为第一限制指标,胫长为第二限制指标衡量蛋鸡体型 发育较为科学,(二)蛋鸡饲养新技术 1. 蛋鸡体型培育的一般原则,按生长期胫长、体重对产蛋性能决定程度: 0-8周龄以胫长作为衡量体型的限制指标,体重次之,以保证此阶段胫长发育占成年75%-80%的增长量,兼顾体重占成年约27%的增长量。 9-18周龄以体重作为限制指标,胫长次之,以保证此阶段体重发育占成年约50%的增长量,兼顾胫长占成年约20%-25%的增长量。 蛋鸡投入效益大小依次排序:雏鸡育成鸡产蛋鸡,A.保证体型指标的最大发育 育雏

13、期即便是体型指标超标,只会使鸡群骨骼、肌肉发育更健壮,内脏及其功能更强化,不会存在脂肪过量沉积问题。实践证明这种超标鸡饲养效果是良好的。更何况生产上由于许多原因而导致此阶段鸡体型指标往往不达标,其负效应较严重。,2、 蛋鸡体型培育关键控制点的调控措施 育雏期体型指标的调控,B.按体型指标的发育程度更换日粮类型,许多农户仍然以日龄大小作为更换日粮的依据,对体型指标不达标,特别是胫长不达标的群体过早地由雏鸡料更换为育成鸡料,由于胫长在育成中后期的补偿发育十分有限,故此种饲养法对鸡的危害可能是终生的。,应提倡育雏期末(6周龄)继续饲喂高营养雏鸡料至8周龄甚至更长。因为增加的这部分投入对每只鸡而言仅相

14、当于增加了1枚蛋左右的成本,且实践证明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远远优于育成期的中后阶段再进行补偿发育所增加的投入。,8周龄末只要胫长达标,即便是体重不达标也需由雏鸡料变为育成鸡料。因为胫长调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日粮中除能量外的其它营养素,而体重的调控主要限制因素是日粮能量。若胫长达标再用高营养的全价雏鸡料则可能是一种浪费。体重不达标可在育成期中后阶段主要通过日粮能量调控实现补偿增长。,18周龄体重均匀度对产蛋量决定程度最大 A.保证育成前期体型的良好发育 B.育成后期以调整日粮能量与限光措施有效配合为主。 日粮能量是影响育成后期体重最敏感的因素。 蛋鸡体重、胫长只要有一项达开产标准,即具备了产蛋条件

15、。只有配合合理的光照措施,才能使二者同步,即提高了群体的均匀度。,18周龄体重均匀度控制,3. 慎用“限制饲喂”,科学研究表明:18周龄体重在未超过标准体重约10%时,体重与产蛋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只有超过10%标准体重以上的鸡群,体重与产蛋量才呈负相关。 生产实践中,育成期由于忽视鸡群体况而较长时段普遍采用低能日粮,18周龄鸡体型很少发现超标,往往是不达标者居多,即为产蛋的体内营养储备不足。,因此,关注育成鸡后期体重的达标,培育18周龄体重大的鸡对产蛋量的正效应比关注体重超标的负效应更实际、更重要。 生产上要严格通过监测体型指标调整饲喂方案,十分慎重而不能盲目滥用“限制饲喂” 法。,4.蛋鸡饲养期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时期,1).育雏期: 1-3日龄和7-10日龄 1-3日龄死亡率高:原因是种蛋病菌感染导致。 7-10日龄易死亡鸡:此阶段鸡由以蛋黄为主的内营养转变为以饲料的外营养.这种转变涉及到鸡体内较复杂的代谢功能转变,鸡的抗病力较弱,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和呼吸道疾病. 主要措施:出壳鸡肌肉注射抗菌素,4-5日龄用药物预防;饮水中加多维电解质. 20-40日龄 由于环境温度较高,鸡舍较潮湿,鸡易于感染球虫病而排红色粪便,需用药预防.,2).育成期 育成初期 70日龄以后马立克病由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