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58045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 *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水”的行踪,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本文,理解文章的结构美、风俗美和语言美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色,理解作者对丽江和纳西文化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色,理解作者对丽江和纳西文化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水”的行踪,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本文,理解文章的结构美、风俗美和语言美的特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

2、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吗?丽江,是许许多多的人梦想的旅游胜地,那里最著名的就是丽江古城,古城 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高原姑苏”等,说了这么 多,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阿来,男,藏族,1959 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他是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代 表作有尘埃落定 空山 格萨尔王 瞻对等。 2知识链接 “丽江”介绍。 丽江,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分,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境内动 植物种类繁多,水利资源丰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的旅

3、游景点有丽江古城、 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轻盈(yng) 喧哗(hu) 驿道(y) 丽江坝(b) 草甸(din) 矗立(ch) 徘徊(hui) 掺入(chn) 砚池(yn) 薄云(b) 擦拭(sh) 闸口(zh) 2 苍劲(jng) 翡翠(fi) 眺望(tio) 硕大(shu) 目眩神迷(xun) Error! Error! (2)词语释义 驿道:中国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 矗立:高耸地立着。 漫溢:水过满,向外流。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苍劲:老练刚劲。 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

4、神摇荡。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3)词语辨析 “犹豫”和“徘徊”都有“迟疑不决”的意思。 “犹豫”是指迟疑,不果断,缺少主见,面对事情难以 做决定。 “徘徊”表现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侧重表现动作。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答案示例:含义:“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 “经过丽江”是主要的故事情节。旨在说明作者以 “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作用:标题既表明了本文的故事情节,又给人以新奇的感觉,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2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示例:具体体现

5、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 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 “从水车上哗然 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 ”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 “经过挂 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 “经过一座院子。 ” “经过售卖用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 “在又一 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 坊一照壁的院子。 ”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 ” “很快,

6、我就和更多 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 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 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 3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以第一人称开篇,写一片雪变成一滴水的过程。 第二部分(35):以一滴水的视角,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写丽江古城的历史发展。 第三部分(615):写一滴水醒来后流经丽江古城时看到的繁华和恬淡的景象。 第四部分(16):写一滴水游过丽江,奔流而下,奔向大海。 3 4说说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文中的“我”

7、其实是一滴水,因此,在叙述中,作者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行文活 泼自然,生动形象。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本文第 1、2 自然段介绍了“一滴水”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示例:“我”是由雾气化成的一片雪,然后变成坚硬的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再遇到阳光,融化 成一滴水。而在成为雾气之前, “我”也是一滴水。 2第 35 自然段是以怎样的顺序叙写的?这样叙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这一部分的叙写是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双重顺序进行的。这样组织材料既能让读者认 清一滴水是怎样从丽江源头一步步流到落水洞的,也能让读者认识到丽江古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叙述条理 清晰,脉络清楚,介绍也更为全面、细腻

8、。 3说说本文第 8 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第 8 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起到了领起下文,同时与上文第 4 自然段相呼应的作用,突出了 四方街的重要,是一滴水旅行的重要地方。 4第 13 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 答案示例:(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 (2)从“水”这个 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5在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中,作者展现了丽江的哪些人文风情?请简要说明。 答案示例:(1)“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这是典型的纳西木建筑文 化。 (2)马帮在

9、驿道上来往,木匠石匠在小山前建城,牧童在草原上放牧,一派民俗文化气息。 (3)街道上,银匠敲打银器,玉器店老板挂着翡翠,字画店老板售卖字画,老者们演奏着古代的音乐, 银器、玉器、东巴象形字、纳西古乐,这些都是极富纳西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说说“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中“冒”字的含义。 答案示例:一个“冒”字表明“我”在这之前一直在地下。 2 “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 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 蓝天下面。 ”这几句中一连串

10、的“看见了”表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一连串的“看见了” ,表明“我”的观察点在不断发生变化,也表现出丽江的魅力让“我” 目眩神迷。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3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 留念。 ”这句话中写到大水车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示例: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丽江古城的地标,也是游客们一定要去拍照留念的 地方。历史足迹明显,地域特色突出。 4 4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一句中,几个“看到了”的内容是否可以调换?为

11、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因为“我”在随着水车缓缓升高,看到的景物会由眼前到远处、由低到高地变化。 “古城”是眼前所能看到的;“山上的老柏树”一般是在山腰或山顶的位置,在比古城稍高的地方就能看到; “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一般是在山脚,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看到;“蜿蜒老街”则需要在最高点,才 能够看见老街顺水而去的蜿蜒的样子。这样排列符合不断升起的高度所决定的观察视角。 5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样的结尾,体现了一滴水怎样的情怀? 答案示例: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考察了“土”味浓郁的建筑,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美感袭 身,皆满足矣。融入更加广阔的江海,开始一滴

12、水热情、奔放的新生活。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答案示例:本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了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变成一滴水,由一滴水经过驿道、村寨、 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店铺、纳西人院落,最后奔流到金沙江,流向大海的过程,描写和赞美了 丽江流域美丽的风景和纳西族灿烂的文明。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第一人称叙述和拟人手法结合。 答案示例:本文将一滴水人格化,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借一滴水的所见所闻,介绍丽江的美景和 民族文化,由它带着我们去全方位地了解丽江,充满亲切感和真实感,行文活泼自然。 2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双重顺序写景。 答案示例:本文以空间转换顺序为主,

13、如从玉龙雪山脚下,到草甸、落水洞,到黑龙潭、大水车、四方 街,再到店铺、院子、茶楼酒吧等,随着一滴水的不断流淌,空间不断转换,全方位介绍丽江的风光。在 空间转换的过程中,同时运用了时间推移的顺序,如文章先从化为一滴水的几百年前开始,然后再写几百年 后的所见所闻。在写几百年后的所见所闻时,又按照由白天到黑夜的时间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种写法,以其 他的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某个地方? 答案示例:示例一:我到过北方的大草原,我想化作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示例二:我曾到过祖国的南海,我想化为

14、一条鱼,畅游在碧波之中。 示例三:我曾到过深圳,我想变成一辆现代汽车,行驶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 四、课堂小结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 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5 六、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赞美丽江美景歌咏纳西文化 风景画 玉龙雪山 草甸 落水洞 果园和田地 满天星光 月亮 美在多彩和构图 建筑画 四方街 依山而建的房屋 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美在富有 地域特色 民俗画 叮叮当当敲打银器 白须老者演奏古代音乐 挂着东巴文字的字画店 眺望远山的寄居游客 大声交谈的客人和主人 充满欢笑与歌声的酒吧 美在丰富 而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