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概况及疗法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5994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穴概况及疗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耳穴概况及疗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耳穴概况及疗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耳穴概况及疗法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耳穴概况及疗法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穴概况及疗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穴概况及疗法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穴概况及疗法,耳穴的适应症,各种疼痛性疾病。耳针的最大特点是止痛,对外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炎症性疼痛、神经性疼痛、肿瘤性疼痛等均有显著的疗效。 各种炎症性病症。如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对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 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病,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中医学认为,耳穴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听觉器官,与人体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1.据难经,内经记载,人体手三阳、

2、足三阳经脉,或其支脉、别络等都联系于耳,三阴经则通过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连,十二经直接或间接的上达于耳,故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2.“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等都说明耳与五脏六腑之间有联系。,耳廓的解剖,耳廓背面观,法国医生诺吉尔提出了“胚胎倒立”学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如同一个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在中间。,耳穴分布与人体的对应规律,耳垂面部 包括面颊区、上下颌及眼穴 对耳屏头部 包括枕、颞、额及皮质下穴 轮屏切迹脑干 耳屏咽喉、内鼻、肾上腺 屏上切迹外耳 屏间切迹内分泌穴 对耳轮相当于躯干脊柱,最高隆起的部分是颈椎、胸椎、腰椎,前面内侧部分是颈、胸、腹。 对耳轮

3、下脚臀部,包括坐骨神经,臀及交感穴 对耳轮上脚下肢,包括趾、跟、踝、膝、髋,耳舟上肢,包括锁骨、肩、肘、手腕、手指,三角窝盆腔,包括内生殖器,子宫、神门 等重要耳穴 耳轮脚膈肌,把人体分为胸腔,腹腔 耳甲腔胸腔,包括心、肺、支气管、三焦 耳甲艇腹腔,包括胆、肾、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等 耳轮脚周围整段消化系统,常用耳穴的定位,耳舟部位 风溪 指、腕两穴内缘中点。功能:抗过敏、止痒、止咳平喘、活血祛风。主治:过敏性疾患(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皮炎、哮喘等)。,耳垂部穴位,眼 在耳垂区中点。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近视等眼病。 神经衰弱点 在耳垂4区中点。主治:失眠、神经衰弱,牙痛(拔牙麻醉点)

4、。,耳轮部重点穴位,耳尖 在耳轮顶端。主治:发热、 高血压、头晕、眼疾 耳尖放血。 耳廓背面部穴位 降压沟 在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 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主治:高血压,三角窝部位,(2)降压点 在三角窝内的外上角。主治: 高血压。 (3)神门 止痛要穴 在降压点与盆腔穴连线中下13交界处。功能:镇静安神、止咳平喘、消炎止痛。主治: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患,如失眠多梦、咳喘、眩晕。,对耳轮下脚部穴位,交感 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功能: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内脏器官有镇痛作用。 主治:循环、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胃肠痉挛,急惊风,哮喘等。,耳轮脚部穴位,耳中(支点) 在耳轮脚下缘中

5、点。功能:解痉止痛,止呃止呕。主治:肝、胆、胃、肠疾患。 耳轮脚周围穴位 胃 耳轮脚外侧 主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耳甲艇部穴位,肾 在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分叉处下方。主治:肾炎、腰膝酸软、神经衰弱、耳鸣、耳聋、眼疾、脱发。 肝 在耳甲艇的外下方。主治:头顶痛、眼疾、胁痛,痛经。,耳甲腔穴位,心 在耳甲腔中心凹陷处。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肺 在心区的上下方。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水肿。 脾 在耳甲腔外上方。主治:腹胀、腹泻、胃痛、崩漏、血液病、水肿。 三焦 在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主治:泌尿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浮肿。,对耳屏部穴位 皮质下 在对耳屏

6、内侧面下1/2处。主治: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 耳屏部穴位 肾上腺 耳屏下隆起的尖端 主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以及风湿病等。,屏间切迹穴位,内分泌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主治:生殖泌尿、消化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过敏,风湿病,水肿。 升压点 在屏间切迹外下方。主治:低血压。,注意事项,在饥饿,吃太饱,酒后,身体虚弱,太累之后精神紧张,大出血,不适合贴耳穴 有特定疾病如心脏病,气喘,肝功能异常者注意不可强刺激 严重慢性疾病伴有高度贫血、血友病患者,不宜针刺,可做耳穴贴压。,胶布潮湿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夏季汗多,不易贴压时间长,孕妇怀孕6周至3个月期间不宜针

7、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忌用子宫穴、腹穴、卵巢穴、内分泌穴,有习惯性流产者应忌用。 外耳疾患,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针刺,破伤处也不易贴压。,配穴方法,1、按病变的相应部位取穴。当某个器官,某个脏腑,某个肢体病变时在耳廓相对应的相应部位取穴,如胃病取胃穴。 2、根据经络辩证取穴,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选“胆”,3、按中医理论选穴。如目疾选肝穴,因为“肝开窍于目”。 4、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高血压选降压沟;心律失常选心穴。 5、按穴位功能取穴。如神门是止痛要穴,疼痛疾患除取相应部位外,可取神门。 6、根据临床经验取穴。如“神门”安神,可治疗失眠。,常见病治疗,神经衰弱 (心

8、脾不足型、肝郁气滞型、心虚胆怯型、心肾不交型、胃失和降型) 取穴:耳尖、神门、心、皮质下、枕、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以流清涕、喷嚏多,鼻痒为主症,多见于过敏体质的患者。 取穴:主穴:内鼻、肺、肾上腺、风溪、内分泌、耳尖 配穴:体质弱者取脾、肾 月经不调 取穴:子宫、内分泌、缘中、卵巢、肝、肾,痛经,临床症状为小腹阵发性绞痛,多见于月经初期,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甚则面色苍白、汗出、手足厥冷。 取穴:内生殖器、盆腔、腹、肝、内分泌、缘中、皮质下、神门。,便秘,便秘时大便干燥、坚硬、排便困难,数日一次。除腹部彭满感以外,可伴有头痛、眩晕、纳呆、易倦、恶心、心悸不寐等。 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皮质下。 配穴:肺,便秘点,感冒,俗称“伤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取穴: 主穴:肺、内鼻、咽喉 配穴:发烧取耳尖、屏尖、肾上腺放血;头晕取枕、外耳;全身酸痛取肝、脾、口;咳嗽取气管、支气管、平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