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040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方剂学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方剂学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方剂学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方剂学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总论(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 剂 学,第一节 方剂及方剂学的概念,总论,方 剂 的 定 义 辨证审因 确定治法的基础上 按照组方原则 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 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辨证,辨病,中医学,现代医学,?,?,病人,病 态 信 息,望闻问切,问触叩听 辅助检查,病因病机,证,病因病机,病,治法,治法,方药;针灸;推拿等,药物;手术;理疗等,人,西医,中医,措 施,措 施,方 案,方 案,病人,证候表现 (自诉及诊察),病因病机,证,治法,方剂,中药,辨 证,论 治,方,术;药方,处方,通“齐”,调和,?方剂,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处方,方剂最初是临床医家治疗疾病有效药物的记载 医家们逐渐认识到某些药

2、味的配合使用与某些病证有着固定的疗效关系,这些有着特定适应病证的有效方剂,通常也被称为“成方” 成方,便是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成为方剂学中的主要内容,方剂与药物的根本区别,方剂不是药物的简单组合或药物功能的简单相加 方剂中药物经过有目的合理配伍,是新的有机整体,每一味药物是方剂中的一个分子,是质的变化 方剂中的药物之间有着复杂的交互配伍的关系,方剂功效正是方内药物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综合效应,方剂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方剂的基础,方剂是药物治病的进一步发展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药的作用只有在方剂中才能更好发挥,方剂只有有目的有法度地运用药物才能更有效地防治疾病。,中医治

3、法 方剂理论 临床运用规律,方剂学 的 定义,研究阐明,一门学科,方剂学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方剂理论体系才得以初步形成,方剂学才逐渐地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 沟通中医和中药 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方剂学,综合学科,方剂学 基本任务,阐明方剂与病证、治法之间的关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方剂学 研究范围,主要是以古人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为主线,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治法、组方思路、方剂配伍、服用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方中药物配伍的主次关系和功效与主治病证病机相关的配伍原理 方剂适应范围、使用要点、加减变化及剂型选择

4、的规律等,方剂学现代研究的新领域,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 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方剂学 研究方法,以中医学术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方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规律的研究方法,方剂学 研究方法,主要有:临床试验、文献整理、逻辑分析、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法 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 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

5、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第二节 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方剂学发展的简史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单味中药 多味中药(复方) (单方) 方 剂 方 剂 学,汤液为方剂诞生奠定基础,一、秦汉时期: 五十二病方(载方283) ,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黄帝内经(记载13首方剂), 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 (载方113+245) 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2.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后备急方(晋葛洪) 单方510+复方494 载方简、便、廉、效 刘涓子鬼遗方 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3.隋唐时期: 备急千金要方 (载方5000余)、 千金翼方 (载方近30

6、00) (唐,孙思邈) , 外台秘要(唐王焘,载方6000余), 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4.宋元时期(宋): 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 , 圣济总录(载方近2万), 集宋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 我国历史上由政府编制的第一部中成药药典。,4.宋元时期(金元): 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 , 我国第一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善用寒凉,著宣明论方 张从正主张攻下,著濡门事亲 李东垣专补脾胃,著脾胃论 朱震亨力倡滋阴,著丹溪心法,5.明清时期: 普济方(明朱橚音di) (载方61739) 我国古代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 汤头歌诀医方集解 (清汪昂) 为初

7、学者启蒙必读医书,流传甚广。,6. 近现代时期: 形成了方剂学学科; 中医方剂大辞典(载方近10万), 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 现代方剂学正在形成。,方剂学,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熟的一门学科,随着中医学的全面发展,方剂学的独特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并对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一、方剂与病证,二、方剂与治法,三、方剂与中药,第二章 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一、方剂与病证,“方证相关”是学习和研究 方剂应当遵循的逻辑。,如何理解“方证相关”?,二、方剂与治法,治法来源于方剂;? 治法指导遣方用药; 方剂体现并完成治法。,如何理解“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病人,证候

8、表现 (自诉及诊察),病因病机,证,治法,方剂,中药,方从法出,以法统方,法 随 证 立,方即是法,方以药成,常用治法,清代程钟龄 医学心悟中提出八法。 即汗、吐、下、和、 温、清、补、消。,汗法解表剂; 吐法涌吐剂; 下法泻下剂; 和法和解剂; 温法温里剂; 清法清热剂; 补法补益剂; 消法行气、活血祛瘀、 祛湿剂、祛痰剂、 消导化积剂、驱虫剂等。,三、方剂与中药,1.中药的发现是方剂的基础, 方剂的运用又促进了中药的发展。,2.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 亦能使药各失其性。,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一、“七方”之说 始于内经, 即大、小、缓、急、奇、偶、复(重)。,二、病证分类法 五十二病方、

9、伤寒杂病论 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 普济方张氏医通、兰台轨范等; 病因分类三因方 临床分科临床方剂丛书 专科专病实用方系列,三、主方(祖方)分类 祖剂、张氏医通等。,四、按治法分类 1.“十剂”说 始于药对(北齐徐之才), 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 圣济经 (宋赵佶),将其演化为“十剂” 2.“八阵” 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等。,五、综合分类 医方集解、成方切用、 成方便读、方剂学等。,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 1.药物配伍的概念及常见的形式 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用药法度, 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形式:同类同须、异类相使、

10、相反相成 制毒纠偏、引经报使,2.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 1.增强药力 2.影响单味药物在方剂中功用发挥 的方向和程度 3.扩大治疗范围 4.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二、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 1.组成原则:依法选药,主次有序, 辅反成制,方证相合。 2.基本结构:君药、臣药、 佐药、使药,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和药物, 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佐助药,即配伍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佐制药,即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 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 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 而

11、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注意: 1)君药不可缺少,通常用量较大, 臣药、佐药、使药不一定俱存; 2)君药、使药药味较少, 臣药、佐药药味较多; 3)每药不一定只任一职。,三、方剂的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即随证加减) 2.药量加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第五章 方剂的剂型,1.剂型:方剂组成之后,根据病证的需要 和药物的特性制成一定的型态, 称为剂型。 各种剂型的应用,一般分内服和外用。,2.常用剂型 汤剂、散剂、丸剂、膏剂、 酒剂、丹剂、茶剂、露剂、 锭剂、线剂、条剂、栓剂、 搽剂、冲剂、片剂、糖浆剂、

12、口服剂、注射剂、胶囊剂等,汤剂:“汤者荡也” 优点: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灵活加减, 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缺点:煎煮、携带不便,服用量大且耗费药材, 不便服用(口感不佳),亦不便保存, 不便大生产,某些成份不易煎出, 或易于挥发,,散剂:“散者散也” 分内服(煎散和细末口服)、外用两类两种方式 优点: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 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服用携带 缺点:口感较差,不便增减,丸剂:“丸者缓也” 优点:节省药材,药效吸收较慢但药效持久, 适合久服缓治,便于服用、保存及携带; 同时也宜于药力峻猛、有较剧毒性 以及芳香类易挥发药物应用 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第六章

13、方剂的使用,一、汤剂制备 a.煎药用具; b.煎药用水(水量); c.煎药火候; d.煎药方法,二、服药法 1)服药时间 2)服用方法 3)服药食忌 4)服药调护,三、处方的使用 1.处方类型: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 儿科处方、普通处方。 颜色分别为:淡红、淡黄、淡绿、白色 2.处方格式: 1)前记 2)正方 3)后记,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中医临床各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方剂学是一门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中医和中药,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的综合学科。所以,方剂学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为了适应方剂学教学的需要

14、,编写了出版方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方剂学病案分析、中药方剂精要、读经典,学名方等教学参考书。并以高职高专教材为蓝本的方剂学课程获得安徽省高校精品课程。由于教材系列化、课程精品化使得高职高专方剂学教材特色更加鲜明,已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学习方剂学首先要有坚实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中要注意复习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要明确方剂学的学科特点,抓住方剂学最重要的学术特征,即方证。在全面掌握方证病机、理解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方药配伍与方证病机之间的关系。学习时还要应注意在了解学科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同章与跨章内容联系起来学习,运用类比方法,分析相关方剂在辨证、立法、组方配伍等方面的异同,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和主治是方剂的基本内容,要熟记药物组成,深刻理解功用,牢固掌握主治病证是本门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方歌背诵是帮助记忆和加强理解的一种有效手段,初学者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方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