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优质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36483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优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优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优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优质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优质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优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优质课)(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1911年人口,1990年人口,1949年人口,1324万,538万,54万,上海城市人口的变化,思考,从上述两幅图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1. 概念,2. 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3.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一、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必然结果。,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材料,找出“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在我国主要

2、有哪些类型?,【阅读教材P36材料 】,乡村城市转变,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 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变主要有三种类型: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探究,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阅读P37教材图文,思考:,1.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2. 城市化还与哪些进程又关系?,3.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的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1.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

3、展,剩余劳动力,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二、城市化动力机制,1.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三、世界城市化进程,2530以下,低 30一70,较高 70以上,高,缓慢 迅速 缓慢,甚至停滞,缓慢 快 继续增大,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 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起步),空前发展,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三、世界城市化进程,二战以后,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

4、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一些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高达90,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Page 15,逆城市化的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虚假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来自:联合国人口司。,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大城市。,占阿根廷总人口的30%,占墨西哥总人口的16.

5、8%,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2)滞后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起步早,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基础设施完善,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6、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P39活动第一题】逆城市化现象,所谓“逆” 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卫星城迁移的倾向。,P39,不合理。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 南美国家的“虚假城市化”使城市化进程过快,超越了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而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滞后城市化”又延缓了城市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

7、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造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最终结果必然是导致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大幅度下降。,2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虚假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P39活动第三题】 (全品p21),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来考察,世界城市化可分成四种模式。,一、同步城市化,这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曲线几乎是两条平行上升的曲线。,【P39活动第四题】世界城

8、市化的四种模式,是指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交通通讯现代化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实际上,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二、逆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中城市,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人口过度增长,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虚假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

9、出。如墨西哥1993年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三、虚假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四、滞后城市化,概括城市化,甲,乙,郊区城市化,城市化,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不同点,区别:郊区化与逆城市化,【P40活动第一题】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