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11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03607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11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11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11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11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11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11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11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共计 11 课时)二次备课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 宋巧芝教学内容:教材第 67 页-89 页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 4 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这 4 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

2、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4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

3、情感的作用。学情分析:这 4 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些。可以结合不同课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此外,入选的 4 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资料 教学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1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45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 34 课时,回顾与拓展 2 课时。14再见了,亲人教学内容:教材第 6871 页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 1958 年中国人

4、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 3 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2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 3 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 3 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

5、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 3 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学习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对抗美援朝了解较少,可以

6、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好铺垫。学生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英雄儿女等,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教学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体会思想感情 领悟表达方法第一课时 课时数 1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

7、实际引出课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 年 10 月 25 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 年 3 月 15 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3.读课题。4.提问:(1)“亲人”一般指哪些人?(2)“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3板书:志愿军 朝鲜人民(3)课文中的“

8、亲人”指的是哪些人?(4)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从题目入手,请学生谈一谈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为什么要称为“亲人”。 抓住“亲人”,理解课文。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 14 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9、设计意图】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好铺垫。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如何分段?学生汇报: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分段。示:这篇课文通过描写 ,表现了 和 之间 。2.学生自学,讨论。3.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10、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朗读令自己最喜欢的事,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了每个人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四、评读课文,加深理解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1)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2)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3)“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指导学

11、生饱含深情的读。(4)“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结合课文说说“ 雪中送炭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 “雪4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体会“ 唯一”的含义。 (隐含着大娘付

12、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 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 “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 “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 读得重

13、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五、小结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 44、45 页。第二课时 课时数 2教学过程: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

14、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表达方法,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交流归纳: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

15、“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 5(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

16、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3.师引读: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