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16749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 皮亚杰,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能遵守社会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 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 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 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儿童道德发展两大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对偶故事法 柯尔伯格的理论两难故事法,一、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皮亚杰,瑞士人,他的认知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最有争议的理论。1907年,他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时年仅10岁。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文章。这使他萌发了在日内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软体动物的部门供职的愿望

2、,但是博物馆主任知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拒绝了他的要求。皮亚杰对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到1920年,他开始注意到生物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的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童智力的著作。到他84岁逝世那年,皮亚杰已出版40多部著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一、皮亚杰简介,对偶故事法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托盘,结果15只杯子撞碎了。 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柜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

3、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他拿着他父亲的钢笔玩。后来,他把桌布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一天,他想帮爸爸把墨水瓶灌满,这样他爸爸回来就可以用了。但在打开即将空了的瓶子时,他把桌布上弄上了一块墨水渍。,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7岁女孩的谈话记录: 问:哪一个坏些? 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污点大。 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 答:因为要帮助

4、别人。 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 答:因为他常常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 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 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从儿童的反应中,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他律到自律的逐渐发展的有阶段的连续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儿童又形成了相对一致地做出道德决定的模式。,(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2-5岁) 特点: 儿童没有真正的道德观念,也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规则对儿童来说不具有约束力,不能把规则当成一种义务去遵守。(游戏) 这一阶段也称作 道德的自我中心主义,(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第二阶

5、段: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他律道德:儿童道德判断只关注行为的客观结果,不关心行为者的主观动机,是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 遵守规范,判断行为的好坏根据结果而非主观动机; 评定行为是非时抱极端的态度; 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三)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 自律道德: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具有主体性。 总体特点:不再盲目服从权威,除看行为结果外,还要看当事人的动机。 认为规则和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

6、怀疑和改变; 根据结果和行为动机判断行为; 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较高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以是否公平来作为判断行为的好坏,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道德相对论:皮亚杰把儿童懂得从关心和同情,是否有利于他人的角度去进行道德判断时,称为道德相对论。 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2-5岁) 第二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第三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 10岁以下的儿童往往将道德规则看成是固定的、绝对的,是由成人规定或上帝传下来的,而10岁之后的儿童则将道德规则看成是允许改变的东西。,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一)人物简介

7、 劳伦斯科尔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隆维尔市(Bronxville)的一个富商家庭,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研究方法:两难推理故事 研究结果: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两难故事法:(海因兹偷药) 欧洲有一个妇女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诊断后认为,只有本城药剂师最新发明的新药镭能救她的病。这个药的成本约400美元,但是药剂师要价是成本的10倍。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多方求援,请求把药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账,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因此走投无路,竟铤而走险,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店,为妻子偷走了药。,道德两难问题:,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 海

8、因兹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海因兹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么?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性命是否很重要? 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仔细回忆故事中的情景,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什么?为什么?,水平I前习俗水平,阶段1:以惩罚和服从为取向 赞成者认为海因兹应该去偷,否则妻子家的人会来打他,反对者认为海因兹不应该去偷,因为偷东西是违法的,被抓住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年人来决定的,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阶段2:以工具性目的为取向 儿童以妻子对海因兹好不好作为判断他是否应该去偷药

9、的标准。 儿童往往按照行为的后果是否带来需要的满足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是一种个人主义和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易。 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他们已经认识到问题都是多方面。,水平II习俗水平,阶段3:以“好孩子”为取向(人际合作的道德观) 有的认为海因兹应该去偷,因为他的妻子现在需要帮助,有的认为海因兹不应该去偷,因为好孩子是不偷的,偷就不成为好孩子。 儿童的价值是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总是按照这种要求去展开思维。,阶段4: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多数青年和成年处于该水平) 对海因兹的偷药行为,认为海因茨虽然有责任照顾和挽救自己的妻子,但如果偷药就会危害社会秩序,而这种秩序是由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维持的。所以,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遵守法律,海因茨不应该去偷,如果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念头去偷,社会就会不成样子。那么既不能违法偷药挽救生命的话,这个阶段就很难解决的困境。 道德价值是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包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