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活动指导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16748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活动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活动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活动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活动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活动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活动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活动指导(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活动指导,第七章,复习: 社会适应性的含义: 人的一生,总是不断适应外部世界,生活在选择与适应的过程之中,有选择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适应,也就有心理调整。社会适应是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学前儿童社会意义,个 体,心理特征,促进幼儿社会化,为儿童快乐生活、成长奠定基础,形成归属感,满足精神需要,社会化过程,案例分析,秀秀聪明好学,但性情温顺、孤僻、胆小。由外婆照顾,喜欢看书、听外婆讲故事,极少出门。在幼儿园时,经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游戏时总是自己单独玩,从不予同伴一起玩,老师邀请时,总是摇头,早上入园也不说“老师早”,但是秀秀爱听老师和小朋友讲故事,上

2、集体课回答问题积极,思维活跃,而在老师单独提问时却不说话了。,幼儿园教师要做到: 家长方面要做到:,请帮帮秀秀,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特点,发展幼儿哪些方面的适应能力?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教育活动的设计有哪些要求?,当人一出生时,由于他的身上还没有任何人类社会的烙印,他只是一个自然的客观存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人”。 但是,由于这个自然人生活在人的社会环境中,与人进行某种形式的交往,学习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并把这种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内化,变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使自己逐渐适应周围的社会生活。 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马 斯 洛 需 要 层 次 理 论,影响儿童社会性

3、发展的因素,环境,儿童自身的因素,幼儿园教育,环 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 庭,大众传媒,社 区,物质条件 亲子关系 教养方式 单亲及再婚,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 归属感,电 视 网 络 杂 志,依恋:婴儿与他的照顾者通过广泛接触和交流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感情联系。由于婴儿的照顾者多为其父母,尤以母亲居多,故又称为亲子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学前期往往被教师评定为具有高度的自尊、交往能力强、善于合作、受欢迎的孩子。 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则被评价为孤独、缺乏社会交往的孩子;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被认为是具有破坏性的和难相处的孩子。,对52岁人群的研究表明: 安全型的成人有持久稳定和令人满意的爱情关系,离

4、婚率显著低于回避型成人。 回避型的成人:不相信爱情,回避。难以给伴侣情绪支持。 焦虑矛盾型成人:多次恋爱,容易怀疑。,权威性:自信、自控;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出色。 专制型:焦虑、退缩、顺从 溺爱型: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化程度低 忽视型:亲社会行为水平低,攻击性强,儿童自身因素,生理成熟,气 质,家 庭,物质条件 亲子关系 教养方式 单亲及再婚,认知发展,基础,生理基础,自我中心,容易型 40 : 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 困难型 10 : 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应消极。 迟缓型 15: 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

5、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 中间型或过渡(交叉)型:35%,发展幼儿哪些方面的适应能力?,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家 庭,计划性:方向性 目的性:价值性,物质环境 精神环境,行为示范 期望 强化,教育环境,教 师,同伴交往,社交需要 社会支持 安全感,受欢迎型儿童 13.3% 女 男 攻击型儿童 14% 男 女 被忽视型儿童 19% 女 男 一般型儿童 52.94%女 男 矛盾型儿童 极少见,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

6、难,有初步的责任 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二)指南中的目标,关系系统,人与人,人与社会,实 现,(二)纲要的内容与要求,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

7、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三)指导要点,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

8、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1.正面教育原则 2.行为练习原则 3.强化原则 4.一贯性原则 5.环境熏陶原则,(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1专门教育活动 2随机教育(日常生活、其他领域活动) 3幼儿园、家庭、社区

9、合作共育,(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特殊方法: 榜样示范法 角色扮演法 移情训练法 价值澄清法,一般方法: 讲解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观察、演示法 参观法 行为练习法 强化评价法,移情训练法: 就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 移情训练的标志就是:如果你是某某,你经历这件事,你的心情怎么样?,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教育活动的设计有哪些要求? 1、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不迁就其不合理的需要(偏食、起居随心所欲) 2、鼓励引导幼儿多参加社会集体活动 3、细心引导幼儿顺利度过生活的转折点,作 业:,自主阅读P163-165(一个案例分析,两个教案) 模仿教案自己设计一个社会性发展的教案,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