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三历史4月月考仿真试题(高中)

上传人:焦** 文档编号:88016283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三历史4月月考仿真试题(高中)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2019高三历史4月月考仿真试题(高中)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2019高三历史4月月考仿真试题(高中)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2019高三历史4月月考仿真试题(高中)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2019高三历史4月月考仿真试题(高中)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高三历史4月月考仿真试题(高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高三历史4月月考仿真试题(高中)(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高三历史4月月考仿真试题(高中)历 史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

2、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A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B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C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25汉初,刘邦以春秋战国以来的各国为基础分封诸王。九个同姓王和长沙王吴芮的封地,约相当于关东六国故地,中央管辖的十五个郡主要在关中地区,大致相当于秦国范围。这反映了汉初郡国并行制A迅速形成地方割据B阻碍社会经济发展C实现中央垂直管理D尊重各地原有传统26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权制光环下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抗衡的“女人”,直至被局限于家中,沦为生孩子

3、的工具,成为处于奴役压迫之下的“女奴”。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公民主体的范围缩小B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C民主政治建设停滞不前D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27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淘汰。这说明“光荣革命”A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B只是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D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28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A苏联对中共的政

4、策发生了转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了分歧D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29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用周易中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来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创举。据此可知,习近平主要强调该外交原则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锢B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C顺应了时代的需要D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30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反映了A美国不断加强对欧洲的军事渗透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31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

5、营相对独立。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C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32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33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一改变A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B调

6、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C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D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34多极化的主体国家往往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大国,它们互为贸易伙伴。全球化愈发展,它们之间经济上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就会愈加深,因而在保持地区和全球安全与稳定上的共同利益也会扩大。这揭示出A区域性大国主导了全球化B全球化推动了大国的崛起C多极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D全球安全依赖大国的合作35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A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通俗小说在社会

7、上的影响力日增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

8、、珍珠等物品。”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材料二 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其中主要是豆类、草席、花生、皮毛等物品。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不到10%,1903年达到巧%,1920年达到28.5%.最后是棉织品在中国进口总值中居第一位。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世纪之交,中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2002年至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8805亿美元,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8.2%,超过制造业4

9、.5%0.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4倍。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方三角贸易和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发展特点以及历史意义。(8分)4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现代化潮流由英国开端然后向西欧国家扩散,凭借本国自身积累的资本主义因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起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

10、代社会的转变,这一过程走渐进的、自上而下的变革过程。英国现代化模式影响了西欧和北美,他们步英国的后尘走上现代化道路,与英国一样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包括科技进步、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1776北美独立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它们是早发内生型国家。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和实现现代化后,这些国家开始把第一产业的某些部分转向其他地区,把从非洲到东南亚的边远地区变成贸易殖民地把拉丁美洲变为自己的热带作物种植基地和矿石开采基地,摧垮当地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工业革命第一次拉大了各大文明区的发展差距,世界一端是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另一端是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

11、程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云:“人才为政事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于是,各地督抚纷纷遵旨办理,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书院改学堂的热潮。大多数书院的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西学、新学的比重,削减了旧的分量。书院从科举中剥离出来,向近

12、代学校形态过渡或直接转化为新学堂,被纳入了新教育的体系中。摘编自马晓艳近代化理念下教育体系的转型以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意义。(7分)46(20世纪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25-1926年,德国关税提高了29%,法国提高了38%0.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关税,全部关税的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对此,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于1930年制定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织品增税50%,德国又推行新

13、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1933年6月,64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由于与会的主要国家采取转嫁危机的利己主义立场,这次会议无果而终。摘编自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8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 桑弘羊(?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善治国理财。他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并且认为

14、“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他还向汉武帝进言称:盐铁山泽之利是“有国之富而霸王之资也,人君统而守之则强,不禁则亡”。建议中央应“尽统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选编自熲南桑弘羊经济思想与经济改革述评材料二 然而,与卫青、霍去病等名垂史册不同,桑弘羊生前死后却被当成“言利小人”和“聚敛之臣”的典型饱受非议。汉书不为其立传;苏辙谓其“法术不正”、“民受其病”;苏轼说得更为尖刻:“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还把史记论及商鞅和桑弘羊之功作为太史公“二大罪”。甚至在生前,桑弘羊就受到“烹弘羊,天

15、乃雨”的诅咒,当时久旱不雨,反对者指责桑弘羊所行苛政招致上天示警求武帝对他严惩。选编自桑弘羊:成就汉武伟业的理财家(1)根据材料一,概括桑弘羊的经济思想。(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备受诟病与訾议的原因。(7分)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4月月考测试卷历 史答 案第卷24【解析】根据材料中“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强调的是“君统”与“宗统”的分离,就是要通过让天子、诸侯的庶子另立宗统,从而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加强君权统治。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C项,商周时期通过“君统”“宗统”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排除。【答案】D25【解析】材料“以春秋战国以来的各国为基础约相当于关东六国故地大致相当于秦国范围”反映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在前代故地的基础上进行分封,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