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优秀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15359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两则》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两则》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两则》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两则》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文言文两则》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两则》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两则》优秀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两则,学 弈,y,学 弈,古人写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语句简洁,语句意思非常丰富;有些词语的意思和今天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想一想,我们学过哪几则文言文?,1、多朗读 2、看注释 3、懂句意 4、释全文 5、明道理,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作者简介,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n)鹄(h)

2、 /将至,思/援弓缴(zhu) /而射之。虽/与之/俱(j)学,弗(f)若之矣(y)。为是/其智/弗若与(y)?曰(yu):非/然也。,y,围棋,下棋,弈,学弈:,学习下围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 所以称为弈秋。,弈:下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使:让。,诲:教导。,惟: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

3、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的教导。,援:拉。,鸿鹄:天鹅。,弓缴:弓箭(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之:指鸿鹄。,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之:奕秋的教导 之:鸿鹄,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弗若:不如。,矣:了。,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心二意),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全

4、力以赴 一心一意,心不在焉一心二用心神不宁,为:因为,与:吗。,曰:说。,非:不是。,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其:他,指后一个人。,然:这样。,译文:说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弗若:不如。,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 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译文,思考讨论,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答: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

5、二意。,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学习、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3、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叙述的?,答: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奕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奕秋讲课,可是他心里一直想着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注意力不集中。作者是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的,这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4、什么原因造成了“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的结果?文中以怎样的方式点明观点的?,两个人的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 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 一个人专心致志,后一个人三心二意。文中是以 设问

6、(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点明观点的。,2、说说“之”和“其”各指的是什么,之,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思援弓缴而射之( ),天鹅,虽与之俱学( ),他,指那个专心学习的人,其,其一人专心致志( ),他们,指学弈的两个人,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个人,指不专心 学习的人,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你能行,1.使弈秋诲二人弈。 2.思援弓徼而射之。 3.为是其智弗若与?,(人们)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想着引弓箭去射天鹅。,以为(说)是这个(人)的智力比不上(那个人)吗?,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

7、而两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讥讽。列子写这故事,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自读试一试,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

8、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为汝多知乎,辩斗,盘盂,沧沧,探汤,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凉凉,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看谁讲得好,

9、要求:讲述生动、内容完整、 语言流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

10、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原因,缘故,向东游历,辩论争论,以为,认为,离,中午,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到了,就,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是,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把手伸到

11、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孔子不能决也。 裁决,判断。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你,知识,谁,通“谓”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

12、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分角色朗读全文,你觉得这两个孩子可爱吗?可爱在哪里?,说明道理,两小儿:善于观察 说话有理据 孔 子:实事求是,说明道理,故事体现了两小儿 善于观察、说话有理 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 的态度,看谁知道得多,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如果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该如何回答他们?

13、,难句质疑,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多智慧呢?,远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难句质疑,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多智慧呢?,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 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

14、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研读课文,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第一个孩子是根据太阳在早晨和中午时自己视觉上的差距来判断的。另一个孩子是根据太阳在不同时间自己感觉上冷热的差距来判断的。,3、你觉得“两小儿笑曰”, “笑”有什么含义? (1)嘲讽的笑,大圣人也有不知道的。(2)骄傲的笑,我们难倒了最有学问的人。(3)痛苦的笑,孔子都不知道,那

15、谁还能知道答案呢? 4、“孔子不能决也”,你能想到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学习两儿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5、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应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2、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不一样。,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诚实谦虚。,3、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启 示,6、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答:学习、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要专心致志, 绝不可三心二意。,两小儿 辩日,1如车盖(大近),2沧沧凉凉(凉远),初出,日中,如盘盂(小远),如探汤(热近),孔子 不能决,课堂探究合作学习,1、以“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 故事”说一句话。 2、两小儿辩斗,一个人根据 断定“日始出近,日中远”。另一个根据 断定“日初远,日中近”。 3、你认为孔子是个 的人。你认为两小儿有 精神。,汤,古: 今:,用菜放到水里煮的汁水,一.掌握下列词的含义,以- 去- 决- 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