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1807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1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学期 高二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绝密启用前 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历历 史史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14 分):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 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 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 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 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2、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 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 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 的治国理念?(4 分) 2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6 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 分) 2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

3、下列材料 (12 分): 材料一 1920 年 9 月列宁说, “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 ,要把全部余粮交给 工人国家。1921 年 3 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 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 年 425.1355118.217330 1940 年 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 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

4、“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 1933 年起就开始 3 迅速增长。 ” “我国人民用他们在 2030 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 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 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 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 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4 分)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

5、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4 分) (3)据材料四,归纳 1945 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 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4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民主)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 生(即科学)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4 材料二 中国人开始对古老中国的传统观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并使中国的文化精神为之一

6、变。中 国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反省从没有如此深入过,而同时引发的社会影响也从未如此广泛 过触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更为广泛、更为深入。 复兴之路(新文化运动近代史上的百家争鸣) (1)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内容。 (8 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6 分) 5 4 (本题 10 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 脉相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 为天子,得乎天子 为诸侯,得乎诸 侯为大夫。 ” 材料二 欧美强

7、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 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 从中看到一些 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 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

8、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请回答: (1)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民本思想?(2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民生主张?(3 分) (3)材料三出自何处?根据材料回答这些问题提出的背景。 (3 分) (4)以上材料和分析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2 分) 6 5 (本题 6 分)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 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 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

9、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小学集注 ,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 童蒙须知 ,对儿童的衣着、 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 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

10、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 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7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并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 6 (26 分)20 世纪初和二十年代前后分别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 “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 、 “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 、 “人民当有无限

11、之权,而政府 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 (1901) , “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 (1903)梁 启超饮冰室合集 “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1905),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 (1906)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沈醉西风的,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岂不 更可笑吗?我们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把自己的 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成了一

12、个新文化系统;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 等着你来超拔他哩。 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919 年) 材料三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群众游行已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兴力量,有些历史学家更称赞五四运动为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8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 (3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和孙中 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 (6 分) (2)有学者认为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催生了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根据材料二,指

13、出近代 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 (6 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二十世纪初相比,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 (4 分)并结合所学知 识,从背景和影响角度评述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发展。 (7 分) 9 参参 考考 答答 案案 1. (1)察举制度开始于汉代;孝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2)九品中正制度;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是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将选 拨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3)新规定指的是对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比例录取;影响:这一措施有效解决了人 才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2.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 方针

14、: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积极作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 化,1937 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0 (3) 因素: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片面发展重工 业。 认识:要尊重客观规律,农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发展。 3. (1)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2)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 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 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 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

15、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 (1)民贵君轻。 (2 分) (2)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 分) (3) 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吸取苏联教训。 (3 分) (4)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2 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11 5 (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 ,大一统思想。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 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注重道德规范教育,使理学生活化、普及化。条件:印刷术的

16、发明和运用,宋朝 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要注意联系董仲舒的主张, 即君权神授、大一统;第二问从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于后世历史的影响方面回答,可 从政治、思想、教育及民族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可从材料二中“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 “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等信息中得出;第二小问,应结合科技、经济、教育与思想发展的 关系进行回答。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