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学期 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0873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0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学期 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下学期 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下学期 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学期 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带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三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来源:学#科#网 1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一表示消化液(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 作用,abc 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和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与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 表示大肠,是 a、b、c 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 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

2、凸透镜矫正 2 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 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3甲、乙、丙、丁四幅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下列对相应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曲线表示人体中所有的酶作用时活性强弱的变化趋势 B图乙中,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 b 点比 a 点大 C图丙中,若 b 点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则 c 点为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来源:学科网 D图丁中, b 点表示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来源:Zxxk.Com 4 如图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 X 为肺泡,Y 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 Y 后,含氧量增加

3、 B若 X 为叶肉细胞,为有机物,则 Y 为叶脉中的导管 C若 X 为根毛细胞,为水,则 Y 可表示输导组织 3 D若 X 为组织细胞,Y 为毛细血管,则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0 分,第 16 题每格 1 分,其余每格 2 分) 5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中滴加的是 0.9%的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的原因是_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2)图乙、图丙、图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

4、中形 成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_ (3)在图丁状态下找到相关物像后,在进一步放大观察的过程中,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_ A转动物镜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增大光圈 (4)戊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_ 4 6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有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 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成分,小阳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 进行有关推断 (1)由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 (2)原营养液的组成有_种 (3)在光照下,将细胞数置相等的衣藻和

5、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上述营养液中培养,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 肠杆苗和衣藻的生长曲线,结果是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0 分,每格 2 分) 7维生素 C 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 C 的含量不同 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5 (1)查找资料: 维生素是七大营养素之一,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 维生素 C 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 (2)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 C 溶液、蒸馏水 (3)实验过程:来源:学科网 步骤 1:在 4 支试管中分别盛有 3.0m

6、L 的下列物质:蒸馏水,标准维生素 C 溶液,橙汁,果味饮 料分别向 4 支试管中滴加 2 滴淀粉溶液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8155 步骤 2:用 4 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4)实验记录: 试回答下列问题: 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_的维生素 C 的含量较低; 有的同学认为测定标准维生素 C 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_; 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_(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各试管中滴加的淀粉溶液量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各实验所用的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6 回顾与反思

7、: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_ 四、简答、计算题(本大题共 35 分,32 题 5 分,33、34 题各 8 分,35 题 10 分,36 题 4 分) 8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如图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 一,请分析作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 (2)从食物关系看,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 (3)请 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优缺点各一条: 优点:_; 缺点:_ 7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一表示消化液(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 作用,abc 分

8、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和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与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 表示大肠,是 a、b、c 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消化酶 分析: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 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 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只能作 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

9、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 肠液,已知是肠液,故是胰液a、b、c 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A、胰液和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 用的场所是小肠,故符合题意 8 B、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不符合题意来源:学科网 ZXXK C、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能促进脂肪的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D、X 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一定要读懂图示 2如图所示

10、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 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9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 折射后 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11、,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解答:解:图甲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因此是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 矫正 图乙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汇聚,表示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是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而不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而不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而不是“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所以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

12、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 3甲、乙、丙、丁四幅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下列对相应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10 A图甲中,曲线表示人体中所有的酶作用时活性强弱的变化趋势 B图乙中,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 b 点比 a 点大 C图丙中,若 b 点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则 c 点为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b 点表示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消化酶 分析:本题为图象结合题,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象进行分析解答 (1)甲图中人体中所有的酶的活性随着 PH 值强弱的变化趋势; (2)乙图中 ab 段由于不断的使用农药,不抗药的个

13、体逐渐死亡,bc 段表示被农药选择生存下来的抗药个 体逐渐繁殖; (3)丙图中根据植物的向 光性的实质是向光侧的生长素的含量低于背光侧的生长素的含量,背光侧比向光 侧生长的快解答; (4)从图中可知,b 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 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该曲线表示人体中所有的酶作用时活性强弱随 PH 值的变化趋势,A 正确; B、ab 段由于不断的使用农药,不抗药的个体逐渐死亡,bc 段表示被农药选择生存下来的抗药个体逐渐繁 殖,故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 b 比 a 点小,B 错误; 11 C、植物的向光性的实质是向光侧的生长素的含量

14、低于背光侧的生长素的含量,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 若 a 点为茎向光侧的浓度,则 b 点可能为茎背光侧的浓度,C 错误; D、由图丁可知,当光照强度为 b 时,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植物光合作吸收的量,D 错 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表中的数据关系 4如图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 X 为肺泡,Y 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 Y 后,含氧量增加 B若 X 为叶肉细胞,为有机物,则 Y 为叶脉中的导管 C若 X 为根毛细胞,为水,则 Y 可表示输导组织 D若 X 为组织细胞,Y 为毛细血管,则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根

15、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组织细 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如图中表示人体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X 处的物质运输到 Y 处,Y 处的物质进入 X根据 ABCD 选项的内容逐一判断解答 12 解答:解:A、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 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 此若 X 为肺泡,Y 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 Y 后,含氧量增加,A 合理 B、若 X 为叶肉细胞,为有机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则 Y 为叶脉中的筛管而不是导管,B 不合 理 C、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 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C 合理 D、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 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 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