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北京)19春《中华文明礼仪》第一次作业100分答案

上传人:279****70 文档编号:87955436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北京)19春《中华文明礼仪》第一次作业100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油(北京)19春《中华文明礼仪》第一次作业100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北京)19春《中华文明礼仪》第一次作业100分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阶段在线作业单选题 (共30道题)收起1.(2.5分) 现代社会,我们还需要“礼”吗? A、需要,因为人类的心性还未充分进化,还需要礼来控制和摆脱自身的动物性 B、需要,因为现在是阶级社会,礼是阶级社会的统治工具 C、不需要,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金钱和效率,礼只会浪费金钱,降低效率 D、不需要,因为礼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对于信息时代已经过时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2.(2.5分) “礼”是中国哪个思想流派的核心观念? A、法家 B、道家 C、佛家 D、儒家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3.(2.5分) 孔子为什么主张“严夷夏之别”? A、因为孔子歧视少数民族,主张民族隔离 B、因为孔

2、子偏爱少数民族,主张保持少数民族的纯洁性 C、因为孔子反对中原先进的文明倒退至落后地区的水平 D、因为孔子反对少数民族的文明倒退至中国地区的水平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4.(2.5分) 关于儒家如何在民众中推行“礼”的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抽象的道德境界提炼为忠、孝、仁、爱、文、义、信等德目,并外化为日常行为和固定仪式,便于学习和践行 B、儒家倡导终身教育,从小到大都有相应的教育方式 C、儒家认为,一个人从小仅培养音乐、舞蹈、绘画、识字等技能足矣 D、儒家的相见礼、婚礼、乡射礼、乡饮酒礼、葬礼等礼节都是对人进行教育的机会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5.(2.5分) 儒家认

3、为,一个人要从什么时候起接受“礼”的教育? A、婴儿 B、儿童 C、成年 D、老年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6.(2.5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朝是我国信史的起点 B、商朝被称为“礼制”的时期 C、周朝被称为“礼神”的时代 D、春秋末期被称为“源情制礼”的时期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7.(2.5分) 殷人祭祀的“天神”不包括: A、上帝 B、日 C、东母 D、先公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8.(2.5分) 关于“无于水鉴,当于民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出自尚书 B、“鉴”的意思是“镜子”C、这段话是孔子对诸侯的忠告 D、意思是,不要把水当作镜子,而要把民众的反

4、应当作检验自己为政得失的镜子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9.(2.5分) 关于周人对祭祀的庙数所作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子七庙 B、诸侯六庙 C、大夫五庙 D、士四庙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0.(2.5分) 周礼中规定:天子七庙。其中有多少座用来祭祀固定的先祖,多少座是不断更新的? A、二和五 B、三和四 C、四和三 D、五和二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11.(2.5分) 下列关于“礼”的四句话中,哪句为孔子所言? A、禴祠烝尝,于公先王。 B、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乐,内也。礼,外也。礼乐,共也。

5、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2.(2.5分) 关于周礼中所勾画的官职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所有官员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B、六官中,每官下设十二个具体官位,总数刚好为七十二。 C、六官分别主管宫廷、民政、宗族、军事、刑罚和营造。 D、隋唐以后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即脱胎于六官。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13.(2.5分) 关于周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书将所有官员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类 B、本书中,既记载了“大宰”那样统领百官的大官,也记载了饲养小动物的小官 C、书中的三百六十个官职,暗合周天三百六十度 D、书中出现的所有官职都在

6、正史中出现过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4.(2.5分) 关于仪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仪礼的作者是周公 B、仪礼原名礼,唐朝时才定名仪礼 C、仪礼中包括冠、婚、丧、祭、朝、聘、乡、射等古礼 D、仪礼现存十七篇,体例完全一样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5.(2.5分) 关于仪礼的流传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汉武帝设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礼即指仪礼。 B、唐朝,随着可读性更强的礼记被列入“经”,仪礼开始受到冷落。 C、北宋时,仪礼被王安石移出科举之列,从此无人问津。 D、清时,由于政府重视前朝传统文化,仪礼等古籍重新成为研究的热门。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7、16.(2.5分) 下列对礼记中“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故事反映了春秋末年严酷的社会现实 B、故事反映了孔子对百姓深切的同情 C、故事说的是百姓宁愿承受虎害也不愿忍受繁重的徭役和赋税 D、礼记中表达的人道水平在现代看来也属于最高境界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7.(2.5分) 阅读礼记时,下列哪个是最佳的辅导材料: A、周礼 B、仪礼 C、大唐开元礼 D、四书章句集注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8.(2.5分) 关于论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 B、由孔子本人执笔完成 C、体例为小故事、小寓言集 D、记录了孔子关于做人、治学、治国以及养生长寿的

8、心得体会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9.(2.5分) 清朝阮元主持编写了著名的十三经注疏,关于该书的书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十三经”,顾名思义为十三部佛经 B、“十三经”由西汉五经发展而来,至清朝发展为十三经 C、“十三经注疏”意为对十三经进行注音和字义注解 D、“经”是经典之意,注是对经的注解,疏是对经和注的注解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20.(2.5分) 关于“三礼”的异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礼”的作者均不可考,成书年代也有争议。 B、周礼和仪礼为单一作者所作的专门著作,而礼记是不同作者所作的读书笔记的辑录。 C、周礼的主要内容为一国官制;仪礼的主要内容为士大夫礼

9、制;礼记的主要内容为与礼相关的小故事。 D、“三礼”中周礼和仪礼因艰深古奥而鲜有人读,逐渐失传。流传至今的只有礼记。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21.(2.5分) 对于初学者,哪本礼学经典比较合适? A、周礼 B、仪礼 C、礼记 D、大唐开元礼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22.(2.5分) 关于“受玉与还玉”的故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受玉与还玉”的方式记载于仪礼中。 B、“受玉与还玉”说明古代送礼更重心意,不重礼品。 C、“受玉与还玉”劳民伤财,是古代贵族间的繁文缛节。 D、献玉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高规格的仪式来表达两国间的相互敬重。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23.(2.

10、5分) 下列哪条不是孔子的礼容? A、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B、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C、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D、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24.(2.5分) 我们为何将食器也视为一种礼器? A、因为中华美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B、食器的制作水准越高,表明文明程度越高,礼仪程度也越高 C、因为古代礼仪场合,人们总会进行宴饮,精美的食器能够促进食欲、增进宴饮的乐趣 D、祭祀时,古人希望神明和祖先在天上也可以享用到人间的宴食,因此以精美的食器盛放食物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25.(2.5

11、分) 甲骨文中,“礼”字的含义是? A、在豆型器中放置两串玉敬献给神 B、在豆型器中放置两串粮食敬献给神 C、在豆型器中放置两个贝壳敬献给神 D、在豆型器中放置两颗牙齿敬献给神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26.(2.5分) “八佾”反映的等差观念是 A、以少为贵 B、以多为贵 C、以素为贵 D、以文为贵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27.(2.5分) 下列属于西方古典哲学的术语是: A、心灵、情感、意志 B、本能、意识、潜意识 C、原罪、自由意志、信望爱 D、天、性、情、心、志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28.(2.5分) 儒家礼学体系中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性”是神赋

12、予的 B、“性”指不变的人性 C、“性”是因人而异的 D、“性”来自于后天培养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29.(2.5分) 下面哪种说法有违“敬”的原则? A、把人当做目的而非手段 B、做事时专注于事而忽视人 C、相信别人的为人有自己的道理 D、把人当做独立而不可替代的人来看待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30.(2.5分) 下列哪种做法是“敬”的表现: A、过年发祝福短信时,每一条都是为接收者专门编写的,不是群发的 B、和朋友聊天时,不时给男/女朋友发微信,朋友说了什么都没注意 C、对领导礼貌地打招呼,对旁边的清洁工倨傲无理 D、工作时,只考虑任务是否能达到目标,不考虑相关的人的感受

13、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多选题 (共10道题)收起31.(2.5分) 关于人进化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诞生之初,茹毛饮血,与动物并无二致。 B、在体质上,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终于从猿进化到人 C、在心性上,人类的进化要缓慢得多,至今仍未完成 D、人类文明就是人类不断远离动物界的一个过程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32.(2.5分) 春秋时期,四夷与中原之间的关系是: A、掠夺财富 B、友好贸易 C、杂居通婚 D、完全隔绝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33.(2.5分) 关于儒家礼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见礼教人如何举手投足、待人接物 B、冠礼教人如何步入社会、发家致富 C、乡射礼教育人恭敬礼让、立德正己 D、祭礼教人如何传处理亲人的遗体我的答案:AC 此题得分:2.5分34.(2.5分)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的内容包括: A、非礼勿视 B、非礼勿听 C、非礼勿言 D、非礼勿动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35.(2.5分) 周公“制礼作乐”的历史背景是: A、天下甫定,百废待兴 B、天下大治,和平盛世 C、武王去世,成王年幼 D、天子有德,王权稳固我的答案:AC 此题得分:2.5分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