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十大举措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9544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大内需十大举措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扩大内需十大举措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扩大内需十大举措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扩大内需十大举措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扩大内需十大举措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扩大内需十大举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大内需十大举措(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扩大内需十大举措主要是: 一、切实抓好工业领域综合协调和运行要素保障工作. 二、积极扩大内需,促进产品结构和布局调整. 三、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四、大力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工作. 五、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六、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七、继续推动 TD-SCDMA 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 八、大力扶持支农产品发展. 九、以服装行业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十、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姚景源解读国务院拉动内需十项新举措姚景源:货币政策从从紧到适度宽松 十年来第一次出现新的转变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整个世界的这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越来越大。这个危机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带来的直接压力

2、,就是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当面对这个世界金融危机,把坚决贯彻扩大内需,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十大措施应当能把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使我们整个国民经济来保持一个平稳较快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应对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不断灵活应对。去年年底,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是双防,就是防过热,防通胀。今年6 月,又及时调整成一保一控,保增长,控通胀。现在提出十大措施,就是说现在主要是集中精力把宏观调控放到保增长上。这个十大措施,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长时间一直叫做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现在叫积极的财政政

3、策。什么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呢?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进入到整个经济运行,去扩大需求。货币政策从从紧再到一个适度宽松,是十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新的转变。姚景源:新亮点是增加了民生工程 能直接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十年时间再提扩张性财政政策,老名词有哪些新办法,新形势,新局面,新措施,到底有哪些新亮点?98 年那一次扩大内需是为中国经济能保持一个较平稳增长,渡过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为中国经济后来的增长,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说那个时候投入的高速公路,在 90 年以前,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才 500 公里,那经过扩大内需这么一段努力之后,从 50

4、0 到了 50000 公里。所以面对这个世界金融危机,从 97 年治理亚洲金融危机来看,我们现在是有了经验的。98 年国内生产总值 8 万亿,现在接近 25 万亿。比如外汇储备,现在是 19000 亿,接近两万亿了。支付能力,应该说是世界最强。因此,现在这个措施比 98 年的措施力度要大得多。比如 98 年一年就是投 1500 亿长期建设国债,那现在每年 1500 亿,今年到四季度就一千亿,而且要把这个抗震救灾的这 200 亿提前,再拉到四季度,而且未来到 2010 年两年就四万亿。所以这一次的力度,远远大于 1998 年。98 年扩大内需,作为政府的投资的话,主要是投基础设施,政府直接去介入

5、经济运行,然后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样既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抵御经济的下行压力,同时又能为整个经济增长带来一个良好的环境,又能够引导社会民间的更多的投资。这一次和 98 年有区别的,政府加大了民生这一块。比如说,保障性的安居工程,比如说廉租房,要完善,要加快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体系的建设,要完善我们基层的医疗卫生体系,可以使农民小病不出乡,使我们城市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方便的就医的机会,会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又能解决现在的这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有将会加大教育上的投资,比如说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初中学校校舍的这种完善,对乡村这种文化设施也会加大投入。所以大家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一个较大幅度

6、的提高,同时又能解决大家未来一个支出预期。这次十大措施,其实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扩大国内需求,所以要通过扩大需求来保持整个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更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个战略,是一个坚持扩大内需这样一个基本方针,是一个保增长的战略,是一个组合拳。我们过去已经有了一些储备项目,去年开始处在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情况下,同时又处在通货膨胀的状况中,因此很多项目,被压了下来,没有实施。现在整个局面发生了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做了重大的改善,所以过去一些积蓄的储备项目,就可以拿出来,这是第一。第二,现在这个拉动内需的十条出台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能够振兴我们的信心。总理说,我们现在信心比货币更宝贵,所以有信心至关重要,那么信

7、心源于什么呢?信心源于措施,源于对这个措施的理解。王国刚:一千亿资金的关键是要快(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这次投放的一千亿资金的关键是要快,下得要快。如果不快,那么今年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能够比较快地下去,那么效益就能比较快地反映出来,对于第四季度的经济,有可能提高一个百分点。刘世锦:民生相关的项目发展 可以减少百姓后顾之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在有中央的积极性,同时也鼓励地方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积极性。有几个大的方向,一是和改善民生相关的项目或者领域,比如说这个方面的发展加快以后,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减少了,减少以后了,有利于他们扩大未来的消费。还有一些领域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像在节能

8、减排,自主创新等等这些方面,政府投资的力度也会加强,这些都是着眼于长期的发展能力。张鸿:这十条,就是让没钱的人有钱,让有钱的人敢花(今日观察评论员)过去在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方面,和发达国家是有差距的。那么在这次金融危机的时把过去缺的一些课,利用这个时机补上。通俗一点叫让没钱的人有钱,让有钱的人敢花。另外,这十条措施把城乡、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投资与消费、整个的社会保障等等都涵盖在里面了,所以媒体对它的评论:民生就是发展。把整个的民生经济作为一个经济的根本。另外,信心特别重要。扩大居民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心2008 年 12 月 29 日 08:50:58 来源:光明日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9、造成的影响,我国政府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这次扩大内需政策把改善民生、扩大居民消费放在了相当突出的位置,强调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扩大居民消费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更是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起着直接和最终的制约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已由短缺经济时代的资源供给约束转变为市场需求约束,决定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变为市场需求规模。从社会再生产来看,投资需求不过是中间需求, 只有居民消费需求才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

10、起点。居民消费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投资需求和总需求。从中长期看,没有居民消费需求支撑的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无效投资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波动总是小于投资需求和 GDP的波动,并往往滞后于投资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由于消费者总是力图维持大体不变的消费水平。由于 GDP 的波动主要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波动的综合结果,所以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对稳定性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制约因素。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 二、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居民可支配收

11、入在 GDP 中所占的份额;二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份额,即居民消费倾向。前者在总量上影响消费支出的增长,后者在存量上影响消费支出的增长。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利于居民消费,使得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重偏低。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国家财政偏向经济建设的倾向,使得国民收入中政府和企业收入所占份额较高而居民收入所占份额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据测算,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在 GDP 中所占份额由 2002 年的 62.1%,下降到 2006 年的 57.1%,与此同时,企业的收入比重从 20%上升为 21.5%;政府收入比重从 17.9%上升到 21.4%。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源

12、泉,居民总收入份额下降必然在总量上制约消费支出的增长。 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滞后,导致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支出的严重滞后,是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原因。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的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统包”的体制,但由于相应的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强化了居民的储蓄倾向,进而导致消费倾向下降。 三、宏观调控应着力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劳动报酬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体,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尽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实现的,但

13、政府的作用仍不可或缺。一是要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不断调整工资指导线;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二是降低企业的税赋负担,通过逐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实行轻赋薄税、藏富于民的战略。三是政府要加强对劳动者职业培训的组织和支持,通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增加其就业机会,提高其收入水平。 通过再分配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中央财政应更多着眼于调整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通过大幅度增加工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等措施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过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多渠道扩大农村居民转移就业等手段,增加农民收

14、入。 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以本次扩大内需政策为契机,改变长期存在的国家财政偏向经济建设的倾向,奉行以关注民生和民众福利提高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建设理念, 加大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如美国政府 20 世纪30 年代初期和 60 年代初期先后两次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期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潮期。在 1965 年的联邦财政支出中,美国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 25%。日本政府在 20 世纪 60 年代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期间社会福利的支出大幅增长。 1934-1936 年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一般会计预算的比重仅为 0.6%,到 197

15、7 年达到了20%。我国始于 1998 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基础设施建设,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例很小。1998 年至 2000 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平均约为 4%。当前, 我国已开始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佳时机。应使财政投资向城乡社会保险、公共教育及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大力倾斜,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在消费上的后顾之忧。 (执笔人:许永兵 何焱)扩大内需应重点启动农村消费2008 年 12 月 17 日 09:35:06 来源:人民日报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

16、需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需要充分认识我国消费结构状况,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乡消费差距大:占全国人口总数约 2/3 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 1/3 的商品;农村人均日消费仅有 5 元多,5 个多农村人口购买的商品才相当于 1 个城镇人口购买的商品。这意味着农村拥有最大的市场、最大的消费潜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扩大农村消费上。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 1 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 2 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 1 个百分点,就可增加 238 万台(件)消费需求。因此,一定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村购买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开拓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做好启动农村消费这篇大文章。农村消费市场为何难以启动呢?追根溯源,主要是农民购买力偏低。导致农民购买力偏低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不多。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等政策措施,使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但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