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理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8987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3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理论(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凯恩斯主义税收思想的主要税收理论凯恩斯及其继承人都把财政税收看作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并使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工具,所以,他们都很重视对于财政税收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一、税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 凯恩斯认为,税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和投资不足。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而必须靠国家的干预,特别是财政税收的干预。他主张不应把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促成经济的平衡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所得,国家可以用发行公债,实行赤字财政的办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二、补偿税收政策 补偿税收政策

2、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等人提出的一种税收理论。汉森把税收看作是迅速调节经济、“熨平经济波动”的一种工具。这种调节,通过补偿税收政策和用年度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办法实现。他认为这种税收的目的在于限制繁荣时期的过分扩张,而在衰退时期停止征收这些税款,并退还以前所征税款,就可以刺激消费。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同衰退时期的财政亏损相抵,即可实现周期内的财政收支平衡。 三、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主要是指失业补助金、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和自动改变的税收制度。根据经济活动的趋向,及时实施有助于经济稳定的财政税收政策;要使财政税收制度具有使经济自动稳定的内在性能他称前者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后者是自动稳定器。他认为“自

3、动稳定器”很重要,时时都在帮助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和稳定经济的活动。 四、凯恩斯主义税收思想的挑战 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半个多世纪,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曾奉若神明。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历史条件下,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对于缓和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以及对5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过分强调刺激需求,税收负担重,政府开支大,规章制度繁琐,必然会影响资本家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凯恩斯主义的税

4、收理论和政策失灵,受到西方经济学界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的挑战。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1)如果政府采取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

5、。(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会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4)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哪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5

6、3济学更符合实际些。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但由于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

7、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显然,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和区别,在于能不能“市场出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一标准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可能比新凯恩斯主义离真理更远些。凯恩斯主义与滞胀现象凯恩斯提出了经济发展中的三大心理现象,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但是,凯恩斯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凯恩斯主义掩盖了这一本质,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需

8、求。但并不能从本质上克服矛盾。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应该看到,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起作用是有限的。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压制了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在 73 年愈演愈烈的滞涨现象,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治理经济停滞与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恰恰相反,所以,治理一个必然导致另一现象更加严重。一直被奉为经典的凯恩斯主义也受到了前所未54有的挑战。为应对经济滞涨,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其影响仍然存在。凯恩斯主义的

9、演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产生于 80 年代,其政策主张兴盛于 90 年代。其代表人物多为美国经济学家,如 QA阿克罗夫、J耶伦、G曼奎、B伯纳克等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但是,却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的观点和“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当代市场经济中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粘性,这样,在短期仍然会出现偏离自然失业率的现象,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和起作用的。新凯恩斯主义并不仅仅是坚持传统凯恩斯主义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张,他们还特别强调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调节经济的思路,主张从长期着手、从供给方面着手来考虑经济政策。

10、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巩固性的财政政策,认为财政赤字对经济是有害的,它会引起投资的减少(基础效应)和贸易逆差的增加。此外,新凯恩斯主义者还研究了一些新的现象和机制,如提出了在货币政策起作用的机制方面,不应只考虑利息率,还应该考虑普遍存在的信贷配给机制。新凯恩斯主义同传统凯恩斯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他们所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全面,也更深入,既考虑需求方面,也考虑供给方面;既考虑长期,又考虑短期;既注重微调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视结构性 政策在长期的效果。可以说,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者关于国家应该干预经济的基本主张,既吸收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又在吸取

11、80 年代以来一些宏观经济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55弗 里 德 曼 与货币主义米 尔 顿 弗里德曼是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 以 研 究 宏 观 经 济 学 、 微 观 经 济 学 、经 济 史 、 统 计 学 、 及 主 张 自 由 放 任 资 本 主 义 而 闻 名 。 1976 年 取 得 诺 贝 尔 经济 学 奖 , 以 表 扬 他 在 消 费 分 析 、 货 币 供 应 理 论 及 历 史 、 和 稳 定 政 策 复 杂 性等 范 畴 的 贡 献 。站 在 凯 恩 斯 的 对 面在 凯 恩 斯 主 义 的

12、 鼎 盛 时 期 20 世 纪 50 年 代 , 以 弗 里 德 曼 为 主 要 创始 人 的 货 币 学 派 打 着 对 抗 “凯 恩 斯 革 命 ”的 旗 号 诞 生 了 。弗 里 德 曼 的 理 论 具 有 两 个 重 要 特 点 : 坚 持 经 济 自 由 , 强 调 货 币 作 用 。他 旗 帜 鲜 明 地 反 对 凯 恩 斯 的 政 府 干 预 思 想 。 弗 里 德 曼 认 为 , 在 社 会 经 济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市 场 机 制 的 作 用 是 最 重 要 的 。 市 场 经 济 具 有 达 到 充 分 就 业 的自 然 趋 势 , 只 是 因 为 价 格 和 工

13、资 的 调 整 相 对 缓 慢 , 所 以 要 达 到 充 分 就 业 的 状况 可 能 需 要 经 过 一 定 时 间 。 如 果 政 府 过 多 干 预 经 济 , 就 将 破 坏 市 场 机 制 的作 用 , 阻 碍 经 济 发 展 , 甚 至 造 成 或 加 剧 经 济 的 动 荡 。他 还 强 劲 地 攻 击 凯 恩 斯 所 倡 导 的 财 政 政 策 。 弗 里 德 曼 认 为 , 在 货 币 供给 量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 政 府 增 加 开 支 将 导 致 利 率 上 升 , 利 率 上 升 将 引 起 私 人投 资 和 消 费 的 缩 减 , 从 而 产 生 “挤 出

14、效 应 ”, 抵 消 增 加 的 政 府 支 出 , 因 此货 币 政 策 才 是 一 切 经 济 政 策 的 重 心 。反 通 货 膨 胀 的 旗 手20 世 纪 70 年 代 的 经 济 “滞 涨 ”为 货 币 学 派 带 来 了 大 展 宏 图 的 历 史 机 遇 。长 期 实 施 凯 恩 斯 主 义 的 扩 张 性 经 济 政 策 终 于 给 西 方 经 济 带 来 了 恶 果 。 70 年代 之 后 , 各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缓 慢 下 来 , 赤 字 越 来 越 大 , 失 业 越 来 越 多 , 通 货 膨胀 率 越 来 越 高 。 在 这 种 经 济 形 势 下 , 经

15、过 10 多 年 发 展 起 来 的 货 币 学 派 选 择了 通 货 膨 胀 为 主 要 靶 子 , 提 出 了 以 稳 定 货 币 、 反 对 通 货 膨 胀 为 中 心 内 容 的一 系 列 政 策 主 张 。与 其 他 经 济 学 家 不 同 , 弗 里 德 曼 把 通 货 膨 胀 的 责 任 完 全 归 到 了 政 府 的 身上 。 弗 里 德 曼 认 为 , 根 治 通 货 膨 胀 的 惟 一 出 路 是 减 少 政 府 对 经 济 的 干 预 ,控 制 货 币 增 长 。 控 制 货 币 增 长 的 方 法 是 实 行 “单 一 规 则 ”, 即 中 央 银 行 在56制 定 和

16、 执 行 货 币 政 策 的 时 候 要 “公 开 宣 布 并 长 期 采 用 一 个 固 定 不 变 的 货 币 供应 增 长 率 ”。由 于 这 些 政 策 主 张 顺 应 了 西 方 经 济 在 新 形 势 下 发 展 的 需 要 , 因 此 赢 得 了许 多 的 赞 同 者 和 追 随 者 , 并 且 得 到 官 方 的 特 别 赏 识 。 1979 年 , 以 撒 切 尔 夫人 为 首 相 的 英 国 保 守 党 政 府 将 货 币 学 派 理 论 付 诸 实 施 , 奉 行 了 一 整 套 完 整 的货 币 主 义 政 策 ; 美 国 里 根 总 统 上 台 后 提 出 的 “经 济 复 兴 计 划 ”中 , 也 把 货币 学 派 提 出 的 制 定 一 种 稳 定 的 货 币 增 长 政 策 作 为 主 要 项 目 ; 瑞 士 、 日 本 等 被认 为 是 “成 功 地 控 制 了 通 货 膨 胀 ”的 国 家 , 自 称 其 “成 功 的 秘 密 ”就 在 于实 行 了 货 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