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5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9498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5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5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5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5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5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5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5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 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2.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

2、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 3.意义:揭开了中国 的序幕,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 (1)内容 经济体制:农业上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 . 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业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乡镇企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公,有制,管理体制:撤销 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2.城市 (1)开

3、展: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 ,把企业搞活。 (2)内容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 。 所有制:以 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体制: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民公社,1984,企业活力,经营自主权,公有制,按劳分配,(3)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1)创办经济特区 设立:我国将 、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作为经济特区。 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 意义:在发展 经济方面,成为

4、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深圳,市场调节,外向型,沿海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4)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加入世贸组织: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2.特点:形

5、成了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2001,全方位,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1992年初,邓小平的“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 (2)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完善理论: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提出以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初步建立: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建设成就 (1)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公有制,重理解,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1)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实行具有群众基础

7、。,(2)特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 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从长远来看: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2.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结构,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稳步推进从农村到城市

8、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在中国领导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发的巨大变化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 江世杰方向对 路子好首钢 改革与发展纪略(1992年),

9、【解析】第(1)问,变革,应与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比较得出;意义,联系所学得出。第(2)问,材料中“返老还童”“生机勃发”“增长速度的一倍”等信息,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 (1)变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意义: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影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有大型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经济快速发展。,【问题】(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革,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产生了什么影响。,深化

10、拓展,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另外,关于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认识到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二是认识到改革过程中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三是要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主题二,转变促进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材料一 如果说在初创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者的“人治”

11、起了相当大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深度市场化和自主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则要求经济管理由过去比较注重政策优惠和“个人魅力”逐步提升为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总之,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改革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当代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体制之一。 中国改革的下一步,材料二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解析】第(1)问

12、,“变化”据材料概括。第(2)问,“目标”据材料概括;趋势即回答经济体制的前后变化。 【参考答案】(1)变化: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向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势: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问题】(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改革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说明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总体趋势。,深化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行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表现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

13、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典例1】 (2016全国卷,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

14、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试题分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这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所在。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农民增加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是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产物,A项正确。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农业生产技术不可能出现“革命性”的改变,B项错误。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

15、,C项错误。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完成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D项错误。 答案:A,角度二 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典例2】 (2018全国卷,3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试题分析】乡镇企业即由农民集体或个人兴办的各类企业的总称。表中乡镇企业行业的数据大幅增长,可以吸纳大量农民就业,A项正确。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融合。材料仅反映了乡镇企业吸纳农村人口就业,并非城乡一体化,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于21世纪初, C项时间错误。乡镇企业虽然涉及工业生产,但是,不能说明整个国家的工业结构,D项错误。 答案:A,【教材补缺】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1.开启改革先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2.创造了责任制的改革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造了“责任制”的改革形式,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借鉴,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等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重要内容。 3.粮食大量增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