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789381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三)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 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4判断词语能否去掉、调换。 5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 6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7分析句子或段落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8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9环境描写的作用。 10通过具体语句品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一、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等多方面

2、去分析。 【答题格式】“XX”一词原指_,这里指_,表达了_感情。,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要分析此词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表层含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特点,表达了_情感。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_,或者给了我们_的印象(启示、道理)等。,3某词能否去掉 【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_,更能形象(恰如

3、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去掉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特点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4某词能否换为另一词 【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换了后就变成_。 C用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调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5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法: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其他、以上、如此、此;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二、句段的理解与赏析 1理解句段

4、的含义 理解句段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理解句段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段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其次是理解句段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段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最后是理解句段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答题思路与技巧 (1)准确把握感情因素。文学作品往往以情动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些必须借助于感情线索,将其转化成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来体会。 (2)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把握句段的含义。对句段的理解不能只看文章句段的表面含义,还必须结合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写作的基本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把握句段的含义。 (3)从文章整体

5、内容出发,对各种分析进行综合把握,并进一步审查所做的各项分析的正确性。,2句段的作用 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结构:(1)开头: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设置伏笔,照应后文;渲染气氛,奠定全文基调;开篇点明主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间: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3)结尾:照应题目与前文;升华或深化主题;再次点明主题;强化作者感情。,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除了通过位置判断句段作用外,还可以从句段表达方式入手:(1)议论,可以

6、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或画龙点睛的效果。(2)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尤其要注意景物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的作用(白描具有简单传神的效果;心理描写能够深刻且真实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3)抒情,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主题的效果,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3句段的赏析 应从形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内容(思想内涵、感情、哲理等)、效果等三个方面赏析。 (1)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的赏析 答题分三步:A.判断

7、采用什么修辞手法;B.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C.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比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 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_写活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对比: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_与_进行对比,突出了_。 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_。 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抒发了_强烈的感情(或使_观点更鲜明)。 对偶: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有音乐美,写出了_。 引用:这

8、个句子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写出了_,增加了文章的诗意和感染力,突出人物_的形象,使之更有说服力。,反复: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_,突出表达了_的感情。 反问: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_的语气,意思是说_,表达了_的感情。 (2)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很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_。 (3)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的词是叠词,读起来有韵律美,写出了_。,(4)环境描写句子的赏析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从_(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渲染_气氛,烘托人物的_情感(预示人物的_命运,表现人物性格,

9、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_环境气氛,衬托人物_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三、文章语言的品味 品味文章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修辞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3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上述三个角度在切入具体题目时,一般先从词语的运用

10、、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考虑,其次是表达方式等。,(2016襄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

11、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3期),【乙】棉花!棉花! 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12、? 是棉花。 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

13、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年第2期),1思考文题:【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_ 2理解词义: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的理解。 _ 3赏析语句:【甲】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_,4分析结构: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 _ 5探究写法: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_,【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和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的作用。(1)标题的

14、含义一般有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此处应联系“温暖”一词来回答,浅层的意思是: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深层的往往是比喻意义: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2)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一般是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此处的作用为:表达了作者对棉花强烈的赞美之情。第2题考查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获得,一般是联系前后文、联系文章的主旨来回答,“有了着落”可联系前后文来回答是指母亲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和棉衣,心里踏实了。,第3题考查语句的赏析能力。重点词句的赏析格式为:描写手法(或修辞)该句浅层含义深层含义。这句可以从比喻的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也可从拟人的修辞的角度来赏析。第4题考查首尾呼应写作手法的识别。所谓首尾呼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结构和内容相近的语句出现。第5题考查了象征的手法。象征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地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参考答案】1.(1)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2)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棉花强烈的赞美之情。2.“有了着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