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4038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祁县二中3月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2_朝,_的出现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A汉朝曲辕犁 B唐朝曲辕犁C汉朝耦犁 D唐朝耦犁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为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C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并不拥有土地D均田制下禁止土地买卖,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4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这说明当时A商人社会地位很高 B重农抑商政策被弃C农商并重得到认可 D商业致富作用显著5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

3、心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 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6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群体A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 B未能成为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力量C忽视生产规模的扩大 D成为固守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群体7居民身份结构的比例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读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下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租佃关系开始确立8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但其核心地

4、区在A长江中下游流域 B黄河中游C东南部沿海地区 D珠江流域9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A冶铁 B制瓷 C纺织 D煮盐10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11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重农

5、抑商政策松弛12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D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13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14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据此推测,郑和下西洋应在A13世纪下半期 B14世纪上半期C15世纪上半期 D16世纪下半期15如图所示青铜器是我国进入青铜铸造繁荣时期的代表

6、。这一时期是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16历史学家黄仁宇字认为,中国古代的隋唐宋时期“外向”“开放”,带“竞争性”,而明清时期则“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影响 B政府政策的变化C君主专制的加强 D殖民势力的东来17左传记载卫文公“务财训农,通商惠工”;国语也提到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表明春秋时期A农商并重思想受到重视 B私营商业获得重大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初步萌芽 D工商食官局面已被打破18_产品不进入市场,只提供给皇室及官府使用;_产品主要供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_产品以市场销售为主要目的。A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7、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19下图是南宋临安城的城市布局,下列解读正确的是经济职能是临安城首要功能皇宫偏居城南表明皇权衰落水运是物资供应的重要途径周边城郊地区商业活动繁荣ABCD20_至元朝,重农抑商有所放松,明清时期重农抑商再次加强。A隋朝以后 B中唐以后 C北宋以后 D南宋以后21(题文)商鞅的“重农抑商”思想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的相同点是A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B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C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

8、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23“一亩三分地”的来源与先农坛皇帝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到先农坛藉田,其藉田地块面积恰好“一亩三分”。皇帝藉田反映的中国古代观念是A敬天法祖 B家国一体 C以农为本 D抑制工商24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9、25乾隆时期,禁止中国人教外国人汉文和国内人民学习外语,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和制品统统拒之门外。这一做法A造成中国商品经济严重倒退 B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儒家学说的传承C确保了中华文化的领先地位 D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26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 B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C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 D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27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28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被称作“海上马车夫,主要是因为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A众多商船出入世界各地,贩运商品,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

10、B是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C赢得了国家独立D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29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里所说的“光明”是指A天主教思想 B工业文明成果C科学精神 D君主制度30下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包括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印第安人、黑人遭受劫难新的生产方式得以传播A B C D31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主要是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工厂 D跨国公司32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深远影响主要是 A导致了非洲

11、人口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33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光荣革命3417世纪上半叶,荷兰海军每次海战都可以出动200艘以上的战舰,18世纪初,荷兰的舰队只有12艘能作战。由此可知,荷兰衰落的原因是A荷兰海军的废弛 B英国海军的强大C荷兰金融业发达 D荷兰手工业落后35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A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B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12、C它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36陈忠实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是千百年来关中农民的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家的主要生产模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有何特点?(2)白家媳妇们平日在家纺纱织布,这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哪种经营形态?其产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3)白家秉持着 “耕读传家”的家训。这种家训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年代中国英国西班牙15801:5.51:11.71:12.1216351:101:131:13.1316371: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