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承智班)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143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承智班)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解析版】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承智班)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解析版】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承智班)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解析版】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承智班)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解析版】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承智班)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承智班)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承智班) word版含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B. 调査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C. 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 随机选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D【解析】为减少实验误差,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A正确;调査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B正确;运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

2、个体数,可见,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正确;利用取样器取样方法,随机选取表层下面的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这提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进行归纳。2.秃鹫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和腐烂动物为食,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对草原生态具有保护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能够加快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秃鹫至少属于第三营养级,对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C. 通过摄食尸体,秃鹫可获得动物同化量的10%20%D. 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要求考生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知道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关系。生态系统中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根据题意,秃鹫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和腐烂动物为食,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因此秃鹫属于腐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组成,不占有营养级,BC错误;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D错误。【点睛】对生

4、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错误说法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3.核移植的受体细胞是MII期卵母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MII期卵母细胞质中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B. MII期卵母细胞体积比较大,操作起来相对容易C. 可以把供体细胞直接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D. MII期卵母细胞对克隆动物的遗传特性没有任何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

5、】细胞核移植过程中的几点注意:细胞核移植技术中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的不是供体细胞核,而是整个细胞,伴随着两细胞融合,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受体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此时在透明带内包含着第一极体,在去核的同时连同第一极体一并去掉。该技术形成重组细胞发育成一个新个体,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而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用卵母细胞做受体细胞的原因:a卵母细胞体积大,便于操作;b含有促使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c营养物质丰富。克隆属于无性繁殖,产生新个体的性别、绝大多数性状与供核亲本一致。【详解】通常用处于MII中期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

6、丰富外,还因为它的细胞质中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A正确;MII期卵母细胞体积比较大,操作起来相对容易,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可以把供体细胞直接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决定的,克隆动物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来自于供体核,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于MII期卵母细胞,D错误。故选D。4. 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选择不合理的是( )A. 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B. 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C. 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D. 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

7、获得优质的突变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高度分化的细胞分裂能力弱,应选用胚胎细胞或幼龄动物细胞进行培养,A错误;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更容易,B正确;植物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由其培养成的植株可不带病毒,C正确;植物组织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5.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增长率始终不变,但是有种内斗争B. 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

8、长率为零C. 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K/2)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D. 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t,其中代表增长倍数【答案】A【解析】甲为“J”型增长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增长率始终不变,不会有种内斗争,A错误;乙为“S” 型增长曲线,a点时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所以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B正确;乙曲线上的b点,种群数量为K/2,此时在同一环境下的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其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C正确;甲曲线即“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

9、0t,其中代表增长倍数(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熟记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的各字母的含义,识记并理解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形成条件、增长速率和增长率的变化,准确判断乙曲线上a、b两点的含义,进而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 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B.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四条边上的菌数C. 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D. 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答案】C【

10、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熟练操作并完成实验的能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进行摇匀处理,以减少实验误差,A错误;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相邻两边(如左、上两边)上的菌数,B错误;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C正确;应该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再镜检,D错误。【点睛】易错知识点拨:(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从而使计数准确。(2)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若先滴

11、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3)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4)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需设置对照实验。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7.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曲线的正确叙述是( )A.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 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 “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环境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的,“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A错误;B、达到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

12、相对稳定,B正确;C、在自然环境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出现“S”型曲线,与时间有关,C错误;D、种群增长,种内斗争加剧,受种群密度制约,D错误故选:B8.多数生物在空间有垂直分层现象,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 温度、食物和栖息空间 B. 温度、光照C. 温度、温度 D. 光照、食物和空间【答案】D【解析】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因此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引起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空间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9.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代替藓类植物,

13、接着灌木植物又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 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繁殖能力较强B. 演替各环节中最先进入者寿命较短C. 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高等D. 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答案】D【解析】在落演替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质上是优势种的替代。植物优势种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后来者相对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A、B、C均错误,D正确。1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B. 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C. 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 随

14、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减少【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见,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A、C正确;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为: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树林,即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B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也增多,

15、D错误。【点睛】把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点及其群落演替的一般趋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旅游可能使某地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 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以及火灾后的森林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答案】D【解析】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B正确;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速度较慢;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有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演替速度较初生演替快,C正确;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火灾后的森林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所以选D。12.如图为某食物网,则下列正确的叙述有()A. 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B. 图中成分加上细菌、真菌即为生物群落C. 若能量传递效率为2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