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54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解析版】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解析版】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解析版】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解析版】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二生物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B.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1、血浆中含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使其pH维持稳定。2、单细胞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

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血浆中pH值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稳态,D正确。故选D。【点睛】了解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人体血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蔗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

3、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靠Na+和K+维持D.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组成【详解】蔗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外侧是组织液,内侧是血浆,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错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使血浆中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一方面血管内的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过多水分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

4、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中的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只能通过肺和肾脏两个器官完成B. 肝脏中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C. 淋巴细胞可与或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 从物质角度比较,的主要区别是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对题图进行分析可得,是血浆,是淋巴,是组织液。【详解】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可通过肺、肾脏和皮肤等器官来完成,A错误;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可以迅速合成肝糖原,此时肝脏中血浆的葡萄糖浓度低于组织液,B错误;淋巴

5、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血液中,可直接与淋巴或血液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与血浆相比,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少的可溶性蛋白,D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异同点及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维持人体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的原因不包括A. H2CO3/ NaHCO3等物质对血液酸碱度的缓冲作用B. 血浆中过多的HCO3-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C.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D.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2、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6、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3、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4、正常人体的温度为37左右,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详解】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原因是:H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故选D。【点睛】了解调节维持人体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

7、这种关系的是A.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小体B. 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C. 种群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机分布D. 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答案】C【解析】【分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3、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详解】由题图可知,甲包含乙和丙,乙与丙为并列关系。突触包含突触前膜,而突触小体与突触前膜不是并列关系,A错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B

8、错误;由分析可知,种群特征包含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机分布, 出生率和死亡率与随机分布是并列关系,C正确;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通常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群落与种群不是并列关系,D错误。故选C。【点睛】了解各种生物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解答时先找出三个圆之间的关系,再找出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即可。6.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 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V区受损C.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D.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

9、【分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S区受损,B错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因此,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C正确;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中枢之间的联系便可解答本题。7.下列关于免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B. 自身免疫病是

10、因为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和“非己”C.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灭蚊可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D. 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1、免疫功能过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等,免疫功能过弱则会导致免疫缺陷病。2、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3、自身免疫病是指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时,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组织器官视作抗原加以攻击,敌我不分,如红斑狼疮。【详解】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血清中的抗蛇毒抗体与蛇毒结合,使蛇毒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A正确;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

11、”和“非己”,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B正确;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故蚊无法控制艾滋病传播,C错误;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免疫功能异常的类型及特点和免疫学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表是研究“IL-18(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得到细胞凋亡相对值,据表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方法0 h12 h24 h48 h甲无辐射损伤0016005600480038乙辐射损伤04600420053Q0520丙辐射损伤+IL-180239026502790269A. 该实验对照组不仅为甲组B. 分泌IL-18的细胞在胸

12、腺中分化成熟C. 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D. IL-18还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答案】D【解析】【分析】该实验研究 “IL-18(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自变量是有无IL-18,因变量为细胞凋亡相对值。【详解】由表格可知,甲组和乙组中均无IL-18,均为对照组,丙组中含有IL-18,为实验组,A正确;分泌IL-18的细胞为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迁移到胸腺中分化成熟,B正确;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添加IL-18后,细胞凋亡相对值减少,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C正确;IL-18是淋巴因子,无法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13、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D错误。故选D。【点睛】明确IL-18是淋巴因子,结合淋巴因子的功能及其产生的细胞便可解答本题。9.图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研究发现,当轴突a引起神经元e兴奋后,该兴奋在传导中可被轴突d抑制,在a兴奋之前,若b先兴奋,会导致e兴奋性降低。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 图中含有2个突触B. 当a使神经元e产生兴奋时,e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C. d可能产生了一种抗体作用于e上的受体使其不能与神经递质结合,从而出现抑制效应D. b兴奋时,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使a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14、兴奋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详解】轴突a与神经元e的胞体形成1个突触,轴突c、d与神经元e的树突形成2个突触,轴突b与轴突a形成1个突触,因此图中含有4个突触,A错误;当a使神经元e产生兴奋时,e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B错误;当轴突a引起神经元e兴奋后,该兴奋在传导中可被轴突d抑制,应是d释放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阴离子内流,从而出现抑制效应,C错误; b先兴奋时,其释放一种神经递质使a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导致Na+内流量减少,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突触的结构组成和兴奋在神经元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15、A. 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B. 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C. 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是激素反馈调节的体现D. 激素甲的分泌加速了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答案】A【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甲为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乙为胰高血糖素。【详解】胰岛素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减弱,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减缓,从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A错误;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C正确;胰岛素的分泌加速了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D正确。故选A。【点睛】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图为在寒冷条件下某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c表示甲状腺B. 血液中激素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