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655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解析:选A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故A项正确。2唐朝诗人韩愈描述了他到今天广东省阳山县当县令的情形:“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岭之险,虎豹之虞。始至,言语不通,

2、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这说明()A唐朝县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是征收赋税B唐政府未能对边穷地区进行有效管辖C韩愈致力于边穷地区的开荒垦田工作D岭南开发在唐代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解析:选A“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表明官员的职责是征收赋税,故A项正确。3(2019长郡中学月考)贞观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征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政治D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解析:选C史书虽

3、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也力求客观记录史实,故A项错误;唐承隋制,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且材料只是记载隋炀帝的暴政而非制度,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唐太宗被塑造成明君形象,且对玄武门之变轻描淡写,却对隋炀帝的暴政详细记载,故C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及魏征,但材料中的魏征是负责编订史书,而非谏臣身份出现的,故D项错误。4唐朝实行的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少了七个部门。贞观年间,中央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 000余人,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这表明唐朝()A奉行小政府大作为的执政理念B民众承担的国家负担最轻C机构精简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D科举制能选拔出优秀人才解析:选C从材料“唐朝实行的六部制,比

4、汉朝的十三曹少了七个部门”,可知唐朝中央机构精简,官员减少,但没有影响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行,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5(2019日照期中)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解析:选A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的法律与道德约束结合在一起,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

5、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这反映了唐朝()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D儒学地位更加突出解析:选B据材料中礼部的“采风使”的任务不能判断礼部具有监察职能,故A项错误;“观地方吏治与民风”体现政府关注民情,故B项正确;文化建设内涵太大,仅“采风使”一职无法说明文化建设得到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儒学地位突出,故D项错误。7(2019湛江调研)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D地方割

6、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解析:选C国家分裂时期,为保证战争需要,需要重视耕战,故A项错误;由于分裂,北魏贾思勰不能对南方农业有深入了解,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没有多少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交流问题,故D项错误。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解析:选C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可以推断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江南开发加速,故C项正确。9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

7、,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解析:选A材料中显示了制瓷中使用匣钵使瓷器质量提高,说明技术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无法说明,排除;官窑的产品不入市场,故D项错误。10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学术文化的传播

8、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解析:选D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无法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始于宋代,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故C项错误;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D项正确。11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儒学的神

9、秘化得到加强 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解析:选D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从外部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主流价值观念的地位,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与儒学趋向平民化无关,故B项错误;儒学的神秘化应是汉代天人感应等,故C项错误;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与材料中“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相符,故D项正确。12(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

10、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 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解析:选A材料中东晋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

11、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1861年,京师同文馆设立之初只是一个单纯地培养西方语言人才的机构。此后随着其不断发展,先后添设了撰修馆、天文算学馆和格致馆京师同文馆对学生的升迁制度为:“大考绩优,可授七、八、九品官。在馆绩优学生,固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赴有关衙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投为主事。”同文馆选送的官员分派到各衙门,尽管为数很少,但由于其知识的实用性,无疑会对传统的官员形

12、成一定的冲击,给传统的衙门补充了新鲜血液。 材料均摘编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选官制的特征和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科举文官制相比,近代同文馆选送官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第二小问,据材料一“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三句话及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概括。 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两个省略号分层,第一层信息和第三层信息分别阐释了其中的原因,

13、第二层信息阐释的是其特点,抓住这三层的核心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答案:(1)特征:选拔形式具有开放性;考查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选拔程序具有严密性、系统性。影响:促进了文官选拔体制的完善;客观上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儒学的进一步传播;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特点:更注重官员实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升迁与其考试成绩密切结合;官员任命以派送为主。原因: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的影响;为了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洋务运动对实用人才的需求;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官僚队伍近代化发展的需要。14唐朝文化繁荣,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安,从汉代开始被称为长安,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支商

14、队从这里启程,向着已知或未知的西方世界踏出万里征程的第一步。长安城在唐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遥想当年,许多人将长安行作为自己人生一大梦想。那时的长安,流动着不同种族的人群。在名为西市的地方,处处可见西域的妩媚风情。文人们喜欢到胡人经营的酒楼吟诗作画,畅饮西域的美酒。李白曾经以这样的诗句描绘西市中的胡人酒家:“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在唐帝国鼎盛时期,这些国家的使臣每年都会带着礼物来到长安,那些珍奇异兽让一路上的人们大饱眼福。新丝绸之路解说词节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唐诗繁荣、商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和民族交往的文化、人员、经济等方面的往来等现象,观点可以结合材料提炼得出,史实可结合所学回答。答案:示例观点:唐朝商品经济繁荣。论述:唐朝前中期国家统一、社会较安定,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还有大运河开通等因素有利于商品流通;除了城市商业较为发达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还有邸店,坊市界限趋于模糊,出现夜市等。结论:综上所述,唐朝时期商业有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