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学科教育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787583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学科教育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word论文】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学科教育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学科教育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学科教育专业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摘要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20 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问题教学法核心是什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

2、问题教学?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首先,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实践表明,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其次,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适应高考历史改革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近几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明显加大改革力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大提高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据比较权威

3、的统计,1991-1992 年此类题约占 30%,到 1995 年,已达到 80%左右。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点点滴滴的历史知识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注重引入类似问题教学法一类的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它包括:问题情境及其主要成份。问题情境的分类。问题情境的设置。问题情境诊断智力发展水平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等基本内容。本文着重谈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方式。问题教学法的创立者总结出一条作为主要的教学原理的

4、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依据这一基本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式设置问题情境。 1.通过对有关的趣味史实的叙述创设问题情境。在讲授唐朝的衰落一章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唐朝人口增减资料: A.唐中宗神龙元年(705 年) 37,140,000 人。 B.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 年) 41,419,712 人。 C.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 52,919,309 人。 D.唐肃宗乾元三年(760 年) 16,990,309 人。 E.唐穆宗长庆元年(821 年) 15,762,432 人。 然后

5、,提出下列问题:从 A 至 C 阶段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由于什么事2件导致 C 至 D 阶段人口急剧下降?该事件的原因及后果各是什么?从 D 至 E 阶段为何人口继续下降?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进而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由于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后期由于统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使社会生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可见,政治稳定是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2.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如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带入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现代人比较,学生就会很快回答并掌握“北京人的基本体质

6、特征”这一问题。再如讲埃及金字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建造金字塔插图,并适时提问从这幅图你想到什么?学生从图上具体形象,如 230万块磨光的石块、金字塔的精密度、监工手中的鞭子、奴隶的暴死等,就能认识到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 3.通过课文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章,引言中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本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时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这两者是否矛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使大家明确:

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确使中国十年的动乱局面得到终结,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期,但当时指导思想上的一些错误并没有及时纠正,只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典型、普通的错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最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有时还可以通过当场试验或演示的方法,设置问题情境。 三、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原则 问题情境的设置方式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必须有概括性的新颖的和未知的东西。这是问题情境的难度标志。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

8、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 未知的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东西的探索,使学生有可能掌握比在一般教学中获得更概括的知识。 2.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东西的愿望和需要。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H A多勃洛留波夫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 3.要适合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是越难越好,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更具体地说,是要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为依据,正确设计问题,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又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就会使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