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板块自修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954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板块自修课 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板块自修课 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板块自修课 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板块自修课 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板块自修课 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板块自修课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讲义:板块二 板块自修课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自修课 中国近现代史“通史融会”与“中外关联”(一)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社会转型政治上瓜分狂潮,从“天朝上国”到亡国亡种的空前危机;民族觉醒,从变法维新到辛亥革命的救亡图存之路经济上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国家在特权维护下的经济掠夺;实业救国,在夹缝中艰难发展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文化上经世致用,在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终结;三民主义,在民主共和的旗帜下传播1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1)国际背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殖民地。(2)瓜分狂潮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以三国干涉

2、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列强在19世纪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美日对中国的争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侵略,美日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并成为在中国争夺的主要对手,而日本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2中国的转型(1)民主政治的发展晚清政府的政治改革: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的改革主张。统治阶层中以光绪皇帝为核心,决心改革,但是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破坏,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20世纪初,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了“立宪”改革(清末新政),企图消除革命运动。资产阶

3、级革命派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辛丑条约签订后,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随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中央集权的削弱: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地方督抚势力增强,地方分离倾向开始形成。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局面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势力的壮大。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社会秩序失控,最后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发展: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短暂春天”: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一战期间欧洲

4、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发展的春天。(3)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维新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主张,中国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三民主义:辛丑条约签订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彻底清算儒家传统文化,使中国向西方学习上升到思想层面。(4)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华民国成立后,强制剪辫,禁止缠足,提倡平等的生活习俗,对中国的社

5、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妇女解放,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变革。3对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四点规律性认识(1)推动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型的动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严重的民族危机,另一个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决定了中国人民的两大诉求:第一是民族独立,第二是民主富强。(2)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的社会转型本质上是向近代化迈进,政治上体现为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体现为工业化、市场化;思想上体现为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上也发生了深刻变化。(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舞台的主角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在政治上发动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经济上掀起了实

6、业救国浪潮;思想上发动了新文化运动,这些事件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这一时期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已经孕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可以说这一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选择题1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述()A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B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C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D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

7、后政府的心态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和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对外国侵略者并没有完全屈服,故A、B两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故C项正确;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的活动,与“民族战争的失败”无关,故D项错误。2(2018重庆调研)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 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解析:选B由材料“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可知民主革命尚未对中国造成

8、影响,故A项错误;“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清政府的措施不属于外交的举措,故C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的做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D项错误。3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包括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A与战争的影响紧密相关B始终贯穿政体改革主线C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解析:选A从书名的时间可

9、以看出书名与战争有关,故A项正确;政体改革从维新变法开始,故B项错误;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与材料中的战争不符,故C项错误;突变和渐变交错进行与材料强调时代变迁与战争的影响不符,故D项错误。4(2018宿州一模)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解析:选B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

10、关系,而不是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故A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取代了士绅而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而不是政治制度变革和社会演进的关系,故C项错误;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5(2018赣州期末)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舆论对世界形势的描绘。据此合理解释是()记述出处夫今日泰西大局绝似周末战国形势:时局又与春秋相仿1898年申报彰彰西报,日将瓜分之谣;渺渺中州,将踵波兰之辙1898年知新报居此有强权无公理,与帝国主义之民族相遇,安所

11、往而不居劣败之数耶1906年通学报协约者,战争之新法也,强国之战弱国也1907年外交报A维新变法时期国人华夷观念开始动摇B近代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前途深感绝望C近代中国人开始探索和了解世界形势D民族危机加深推动国人关注世界局势解析:选D早在鸦片战争时期传统的华夷观念就开始受到了冲击,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多为对国际时局的分析,故B项错误;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我国就开始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夫今日泰西大局绝似周末战国形势”“渺渺中州,将踵波兰之辙”“有强权无公理”“协约者,战争之新法也,强国之战弱国也”,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们不断反思、关注世界局势,故D项

12、正确。6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解析:选B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而材料中“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表明辛亥革命改变了原来男尊女卑的风气,故B项正确;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反映了妇女地位提高,而非民主共和的

13、观念,故C项错误;女性平等地位确立,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中心。内城以皇城、紫禁城为中心,“分列八旗,拱卫皇居”,严禁经商、生产,维护皇权的权威,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直至1900年之前,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代,落后于青岛、广州等城市,更落后于后来居上的上海。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中央公园是由清帝退位后,社稷坛改建的,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也是在1913年后。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王府井大街毗邻使馆区,外交使节和侨民众多,附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和官府,消费群体高档化和西洋化,成为京城少

14、数的商业街区。据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改编材料二近代工业的出现使资金、技术、人才集中于城市,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济上取得对农村的支配地位。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租界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上海英租界由领事召集选出董事会,下设工部局,内设财政、税收、工程、警察等负责租界管理。这种机制颇似西方城市的行政制度。租界的市政条例很多,如人车分道等,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租界影响华界,华界模仿租界,推动着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

15、城市规划,以官府、祭祀坛殿、寺庙为中心的布局被以商业街区和市民活动空间为核心的格局代替,人们根据交通、生产、环境和休闲的因素设计城市。上海公共租界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始兴建高标准的碎石马路,电报电话、照明系统、邮政系统得以建立。城市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一种亦中亦西的殖民地色彩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据田兵权简议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改编(1)依据材料一概述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北京城市近代化水平较低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附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和官府”“严禁经商、生产”等关键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