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2015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C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D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解析:选C赫鲁晓夫并未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改革,但是材料反映了“没有土豆吃”这一现实情况,这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关,也与农业集体化直接相关,揭示这

2、一现象实际上是为即将开始的改革提供支持。219731982年,苏联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农业投资数额在世界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中心B农业落后的情况得到改善C冷战逐渐延伸至农业领域D农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之所以对农业投资比较多是因为农业发展比较滞后,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故选D。3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

3、夫的改革()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解析:选B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4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B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C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D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解析:选D美国陷于“滞胀”危机是外部

4、因素,不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A项错误;当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他没有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项错误;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C项错误;当时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得苏联的重工业指标大大超过美国,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选D项。5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1971年”可知此时苏联

5、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虽触及斯大林体制,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存在,而材料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A、C、D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B项正确。6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 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解析:选D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而重点放在了农业上,勃列日涅夫改革

6、重点是工业体制方面,所以A、B、C三项都不是二者的共同点;他们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总的来说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所以最终成效都不大,答案为D项。7下表是与行动能力对比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1917年19411945年1991年党员数目20万200万2 000万行动结果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取得卫国战争胜利苏共垮台、苏联解体A数目的增长没有增强党的行动能力B数目的增多给行动力带来负面影响C和平环境下的苏共没有注重行动能力的培养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逐步弱化了党的行动能力解析:选D从1917年到1945年,苏联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果和卫国战争的胜利,行动能力增

7、强了,A项错误。1917年到1945年,苏联共产党数量的增多,带来的是正面影响,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共产党数量的增多和行动结果之间的关系,体现不出苏共是否注重培养行动能力,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结束以后苏共人数增多,但是行动能力明显削弱,这是战后苏联改革所导致的,故选D项。8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指的是()A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破坏自然环境B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C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D推行政治多元化导致国家解体解析:选D“大规模垦荒”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激烈的军备

8、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是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是斯大林的措施,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措施;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中提出了“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了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导致国家解体,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材料二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

9、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两个分号前后的三句话逐层概括归纳即可。 第(2)问,材料二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反映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

10、第二句话反映了以立法的形式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三句话反映了改革方案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从改革的方向、措施等几个角度回答。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不顾苏联实际情况,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