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讲与练【共69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186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讲与练【共69张】 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讲与练【共69张】 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讲与练【共69张】 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讲与练【共69张】 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讲与练【共69张】 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讲与练【共69张】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课件: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讲与练【共69张】 (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_,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 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部,2.表现形式及作用:,褶皱,山脉,海陆,喷出地表,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_。,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及作用:,温度,冰川,崩解,风化产,物,离开原地,流水,堆积,堆积,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 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_, D为_。,沉积岩,变质岩,2.主要的地质作用: _,固结成岩,_,_ 作用。 3.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 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2、周而复始, 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预习自测】 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2016年1月秘鲁南部乌维纳斯火山喷发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黄果树瀑布形成 黄土高原的形成 A. B. C. D.,【解析】选A。黄果树瀑布形成与黄土高原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2.形成巨大褶皱山脉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水平运动 B.地壳垂直运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解析】选A。地壳水平运动可以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3.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并具有明显成层现象的是(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3、 D.变质岩 【解析】选A。沉积岩具有明显成层现象,并可能含有化石。,4.关于地表形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角峰、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B.挪威的峡湾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C.海蚀地形是由于洋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是由于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解析】选A。角峰、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挪威的峡湾是冰川作用形成的;海蚀地形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是由于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5.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直接转化为沉积岩的是( ) A.沉积物 B.变质岩 C.岩浆岩 D.岩浆 【解析】选D。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由岩浆岩、变质岩以及沉积物经外力作用

4、形成。,探究1 内力作用 【问题探究】 结合下图及所学内容,探究下列问题。,(1)图甲及图乙分别表示地壳运动的何种形式? 提示:图甲表示水平运动;图乙表示垂直运动。,(2)图甲及图乙表示的地壳运动形式有何关系? 提示: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探究总结】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探究训练】 2016年12月17日,在新爱尔兰地区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110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该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次地震是由滑坡引起的 B.该次地震是由岩浆活动引起的 C.地震的发生属于内

5、力作用中的变质作用 D.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水滴石穿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解析】(1)选D,(2)选D。第(1)题,地震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第(2)题,约旦地沟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补偿训练】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1)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2)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6、形成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形成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形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形成,【解析】(1)选B,(2)选A。第(1)题,由甲图可知,景观悬崖壁立(是我国著名的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地貌。第(2)题,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表。,探究2 外力作用 【问题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图片A、B、C、D、E、F中分别属于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的是哪些?图中没有体现出的外力作用有哪些? 提示:堆积地貌:_;侵蚀地貌:_;风化和搬运。,D、E,A、B、C、F,(2)各种外力作用之间有何关

7、系? 提示: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侵蚀,搬运,堆积,(3)A地貌与B地貌分别是哪种外力作用造成的?其形成在空间上有何区别? 【精讲点拨】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提示:,流水侵蚀作用,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干旱地区,(4)E、F地貌是什么外力作用造成的?其形成的海岸有何差异? 提示:,海水堆积,海水侵蚀,【探究总结】 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1)侵蚀作用。,(2)堆积作用。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

8、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拓展深化】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 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探究训练】 冰楔作用

9、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胀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1)、(2)题。,(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2)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解析】(1)选A,(2)选C。第(1)题,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风化作用。第(2)题,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补偿训

10、练】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1)、(2)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解析】(1)选A,(2)选B。第(1)题,地表岩石在温度、水等的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形成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屑,岩石碎屑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逐渐沉积,形成沉积物。第(2)题,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探究3 岩石圈的物

11、质循环 【问题探究】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岩浆活动能形成什么岩石? 提示: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2)A、B分别为何种岩石?它们的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提示:,侵入型岩浆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哪些外力作用?哪些岩石可以形成沉积岩? 提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裸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已生成的沉积岩都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4)三大类岩石能不能直接相互转化? 提示: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但岩浆岩只能由岩

12、浆冷却凝固形成。,【探究总结】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我们在判断岩石圈物质名称时都应掌握以下方法。,【探究训练】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天池是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 A.岩 B.岩 C.岩 D.岩 (2)类岩石转化为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 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解析】(1)选A,(2)选D。第(1)题,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是喷出岩,是沉积岩,是变质岩,是侵入岩。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第(2)题,根据上题判断可

13、知,类岩石为变质岩,类岩石转化为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方法技巧】根据箭头来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内力作用)。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内力作用)。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内力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补偿训练】 (2017遂宁高一检测)读三大类岩石转化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 A. B. C. D. (2)图中B可能是(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D.岩浆,【解析】(1)选C,(2)选B。读图,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岩、D为岩浆。为冷却凝固、为变质作用、为外力作用、为重熔再生。,【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