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785473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1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十二节,作者:阮 冰,单位:浙江大学,一、概述,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五、临床表现,六、并发症与后遗症,七、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八、诊断和鉴别诊断,九、治疗与预后,十、预防,概 述,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可酿成流行或暴发流行。 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一、概 述,传染病学(第9版),病

2、原学,二,脑膜炎奈瑟菌,二、病原学,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呈肾形,常呈凹面相对,成对排列或呈四联菌排列。 脑膜炎奈瑟菌对干燥、湿热、寒冷、阳光、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均极敏感,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因此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温,并立即送检。,传染病学(第9版),脑膜炎奈瑟菌细胞膜,二、病原学,按表面特异性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可分为A、B、C、D、X、Y、Z、29E、W135、H、I、K、L等13个群。以A、B、C群最为常见,占90%以上。 A群可导致全球性大流行,B和C群可引起地区性流行,C群毒力较强,可导致暴发型流脑。 A群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周期性的变换是引起此病周期性流行的一

3、个重要原因。,传染病学(第9版),流行病学,三,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人是本菌唯一的天然宿主 患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均有传染性,但传染期一般不超过10日。 带菌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经咳嗽、打喷嚏和讲话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密切接触如同睡、拥抱、接吻、哺乳更易传染。,三、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本病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 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 人感染后对同种菌群能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有一定交叉免疫,但不持久。 流行特征:遍布全球,以非洲

4、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发病率最高 流行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冬、春季节会出现流脑发病高峰。,三、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发病机制与病理,四,(一)发病机制,传染病学(第9版),细菌释放内毒素,全身小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内脏缺血、出血,感染性休克、DIC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破坏血脑屏障完整性, 引起脑膜和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甚则导致脑实质的损害,颅内压升高,出现惊厥、昏迷等,严重脑水肿时形成脑疝,可迅速致死。,(二)病理特点,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皮肤黏膜局灶性出血,肺、心、胃肠道及肾上腺皮质等脏器可有广泛出血

5、。 脑膜炎期:主要病变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表现为血管充血、出血、炎症水肿。颅底部炎症、粘连引起脑神经损害。 暴发型脑膜脑炎型:病变主要在脑实质,脑组织坏死、充血、出血及水肿,严重者发生脑疝,天幕裂孔疝及枕骨大孔疝。,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理特点,传染病学(第9版),临床表现,五,五、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2日,最短1天,最长7天。 临床分型 临床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呈多型性。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等,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型。,传染病学(第9版),五、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1. 普通型,约占发病者的90。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以下4期,(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持

6、续12日,常被忽视。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鼻塞、咽痛等。 (2)败血症期:突发高温、寒战、头痛及全身痛、精神极度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出血性皮疹为本期体征性表现,约70%90%的患者皮肤黏膜出现瘀点。 (3)脑膜炎期: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及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重者谵妄、抽搐及意识障碍。 (4)恢复期: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意识及精神状态改善,皮肤瘀点、瘀斑吸收或结痂愈合。神经系统检查均恢复正常。病程中约有10%的患者可出现口周疱疹。患者一般在13周内痊愈。,传染病学(第9版),流脑患儿臀部和双下肢严重的出血疹,流脑患儿口唇疱疹,临床表现,传染病

7、学(第9版),2. 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势凶险,抢救不及时可在24h内危及生命,以儿童多见。可分为以下三型,(1)休克型:严重中毒症状,急起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伴头痛、呕吐,短时间内出现瘀点、瘀斑,可迅速增多融合成片。24h内迅速出现循环衰竭,面色苍白,唇周与肢端发绀,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若抢救不及时,病情可急速恶化。 (2)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损伤。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可迅速出现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3)混合型:以上两型先后或同时出现,病情更凶险,病死率极高。,五、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4. 慢性型,罕见,成人患者

8、较多,病程可迁延数周甚至数月。 常表现为间歇性发冷、发热,每次发热历时12小时后缓解,相隔14天再次发作。每次发作后成批出现皮疹,亦可出现瘀点。 常伴关节痛、脾大、血液白细胞增多。血液培养可为阳性。,3. 轻型,低热,轻微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见少数出血点。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五、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六,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象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一般在(1020)109/L以上。 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 并发DIC者血小板减少。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呈浑浊米汤样甚或脓样。 白细胞达1.0109/L以上,以多核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

9、高。,传染病学(第9版),细菌学检查 涂片 简便易行、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细菌培养 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瘀斑组织液、血或脑脊液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免疫学检查 主要用于早期诊断,阳性率在90%以上。 分子生物学检查 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传染病学(第9版),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并发症与后遗症,七,七、并发症与后遗症,由于早期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均已极少见。 并发症包括继发感染或病灶迁移引起的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眼病等。 后遗症是因脑及周围组织粘连引起的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肢端坏死等,也可有瘫痪、癫痫和精神障碍等。,传染病学(第9版),诊断和鉴别诊断,八,

10、(一)诊断,疑似病例 有流脑流行病学史, 冬、春季节发病(24月为流行高峰),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疫苗。 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 临床诊断病例 有流脑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伴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或虽无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但在感染中毒性休克表现的同时伴有迅速增多的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细菌学或流脑特异性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传染病学(第9版),(二)鉴别诊断,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常继发于其他感染、颅脑外伤、手术及介入性诊疗操作。 皮

11、肤瘀点极少见,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 起病缓慢,病程长,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神经系统表现出现晚,无皮肤出血点。 多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无季节性。 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多在500106/L以下,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结核杆菌。 隐球菌性脑膜炎 起病缓,病程长,可有高热、剧烈头痛及脑膜刺激征。无季节性,无皮肤出血点。 脑脊液压力升高而没有混浊,白细胞500106/L以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找到隐球菌。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多见于儿童,夏秋季多见。起病急,高热、惊厥、呼吸循环衰竭等。无皮肤瘀点,脑脊液正常。,传染病学(第9版),治疗与预后,九,(一)治 疗,传染病学

12、(第9版),暴发型流脑的治疗,普通型流脑的治疗,病原治疗 (首要措施),一般对症治疗,就地住院隔离治疗。 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青霉素:高度敏感 头孢菌素:抗菌活性强,副作用少。 氯霉素:用于不能使用青霉素患者。,休克型治疗,脑膜脑炎型 治疗,病原治疗:尽早应用抗菌药物。 抗休克治疗:按感染性休克处理。 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分12次静滴。 DIC治疗:尽早应用肝素。,病原治疗:尽早应用抗菌药物。 脱水治疗:及时脱水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及呼吸衰竭。 对症治疗:呼吸衰竭需保持呼吸道通畅。,混合型治疗,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注重脑水肿的治疗。,(二)预 后,预后与诊断及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普通型如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则预后良好,多能治愈,并发症和后遗症少见。 暴发型病死率较高,其中脑膜脑炎型及混合型预后更差。小于2岁的婴幼儿及老年人预后差。,传染病学(第9版),预防,十,十、预 防,管理传染源 早期发现患者,就地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3天。 密切观察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 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应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 做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预防 药物预防,传染病学(第9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