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375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选择题1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 )A去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C诵读苏轼、李清照的词作品 D研读八股文2我国在古代政权更替频繁。下列中政权更替关系成立的是A.581年隋朝取代北周 B.280年,魏国灭掉吴国C.960年,北宋取代唐朝 D.1276年,金灭掉南宋3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4下列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了市、坊分开的局面 B.宋朝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 D.清朝实

2、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杜绝一切对外贸易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1368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入山西,占领了太原。第二年,在山西设行中书省,这是山西建省的开端。行省制度始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7 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中后期 D南宋8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A 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C政府的财政收入

3、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 9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0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有( )唐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A、 B、 C、 D、11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A、黄河流域的开发B、西部地区的开发C、三国鼎立的确立D、江南地区的开发12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并列示意图,不正确的

4、是 ( )13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 )A. 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 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C.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 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14“国家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A. 两宋时期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15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燃薪者”描写的是哪个朝代?(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京16体现宋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特色的是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C“孤帆远影碧空尽,帷见长江天际流”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7宋高宗曾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朝“司舶之利”主要得益于A周边少数民族朝贡 B海外各国进贡C开封等城市商业贸易 D海外商品贸易1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19他的画,让我们了解了北宋东京的繁华,了解了北宋的社会风貌,他就是生活在我们潍坊地区的()A郑板桥 B赵明诚 C张择

6、端 D赵秉忠20潍坊历史悠久,英杰辈出,巨著流芳。下列著名作品问世最早的是()A清明上河图 B齐民要术 C金石录 D十钟山房印举21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22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阿保机 B阿骨打 C忽必烈 D铁木真23(下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它是A铜钱 B交子 C汇票 D元宝2412世纪初,灭掉辽和北宋的是A唐朝 B契丹 C西夏 D金25以下表述能充分体现宋朝特点的是A繁盛一时 B文武并重 C重文轻武 D强化君权26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

7、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27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造纸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火药的广泛使用A B C D2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29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绚丽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

8、世名作A王羲之 B顾恺之 C吴道子 D张择端30如果你生活在宋代,可能有的经历是在夜市上买东西 夏季能喝到冷饮 在瓦子里看杂技 能吃到香喷喷的玉米 闲时看小说红楼梦A B C D二、填空题31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很多入关注,10月11日的附加赛和18日的总决赛中都有一道题目与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有关:一题是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 ,另一题是宋太祖的名字 。32 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元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 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 和北宋 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并称为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34下图是北宋

9、著名画家 的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3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抗金英雄_的爱国激情与志向的写照。“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是抗元英雄_的真情写照。36北宋真宗时宋辽议和,史称 ;南宋初年 在郾城大败金军。37北宋的都城是 (古名),南宋的都城是 (古名)。38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现在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_ 就是印度人发明的。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的选举制度指_。 (3)中国的_发明与西传促进了世界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39安徽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1)西汉_主持编著的淮

10、南子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北宋的_多才多艺,尤以绘画最为世人称道,被誉为“宋画第一”。(3)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_。4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4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 和北宋 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并称为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42城市的变迁见证了历史的发展。(1)安徽近代被誉为“万货之会”的 ,1882年被辟为米市后商业盛极一时。(2)宋朝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广州、杭州等地设置了 机构管理海外贸易。(3)法国的 是个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之时,这里发生了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4)点燃了欧洲“火药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件发生在

11、。三、问答题43阅读材料:13分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3分)(2) 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2分 材料二签订时西夏国主是谁?2分 (3) 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4)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4分44“渺茫天际,水天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

12、针为则,昼夜守夜唯谨,毫厘之差,生死攸关。”请回答:(8分)(1)最早的指南仪器叫什么?(2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什么时期?(2分)(2)指南针的应用有什么作用?(2分)(3)指南针是经何人之手传入欧洲的?(2分)45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苏州、常州)熟,天下足。”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4分)(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具体变化?(6分)(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的事情只能是宋代还没有出现的事情,四个选项中,只有研读八股文不可能做到,因为八股文出现于宋代之后的明代。故答案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2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B应该是280年,西晋军队灭吴国,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