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社会生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376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社会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社会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社会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社会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社会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专项模拟训练 社会生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调整、变革。以下关于这方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由国家包分配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B.自主择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C.开始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D.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迈出步伐2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去年底,开在村、镇的淘宝网店达到59.57万个,全国已发现14个典型的“淘宝村”。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有:( )A. 电子商务增加了农民收入。 B.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不相关。C. 推动了农村传统的流通方式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D.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3社会

2、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包括A美容保险制度 B养老保险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持证上岗 就业培训 公开招聘 人才市场自主择业A B C D 5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A.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B.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C.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科技水平的变化6农民工歌手在春天里唱到:“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春天里”。反映了农民工群体的真实心声。 “有一天我老无所依”道出了农民工对未来“养老”失落。反映出我国( )A公民思

3、想道德素质不够高 B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C科技水平、民族素质不高 D文化不够繁荣 7漫画消费不起侵害了消费者的 A.安全权 B.知情权 C.自主选择权 D.依法求偿权8下列变化中,不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 )A.野菜、粗粮成为健康食品 B.出现“黄金周”旅游热 C.凭票证购买食品 D.私人汽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9下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曾经使用过的票证。这些票证的出现,说明我国当时日常生活用品短缺 实行计划供应体制购销矛盾非常突出 城乡差别逐步扩大A B C D10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1;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

4、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B C D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C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12房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A. 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 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C.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13如

5、图所示宣传画应该出现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4下图反映了我国哪一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A. 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 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C.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 加强交通管理15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自谋职业,下海经商A B C D16“自贵阳北站起,途经广西桂林市、贺州市等地至广州南站的贵广高铁,预计2014年建

6、成通车。至此,贺州市民可以直接乘坐高铁更快、更便捷地通往全国各大城市。”这说明了( )A.科技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C.科技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科技革命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1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下面给出的选项中属于没有变化的是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科教兴国的战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18这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粮票、布票,甚至肥皂票、白糖票等,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生产力水平低物资匮乏B.经济极大发展物资丰富C.计划经济有巨大优越性D.

7、社会保障工作非常到位19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 B国有企业职工的“铁饭碗”C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D医疗保险制度20“打破铁饭碗”,是对改革开放中某项制度的形象比喻。它是A就业制度改革 B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C住房制度改革 D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的变化 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22 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

8、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C.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D. 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23下图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C.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4下列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 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A. B. C. D. 25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9、)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人们用粮票、布票购物 人们上网聊天、网上购物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B C D二、填空题26(4分)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1)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推翻 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2)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 (人名)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3)1951年5月, 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4)我国在改革就业制度的同时,还不断改革和完善 。三、问答题27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也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民主法制促和谐】材料一 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起,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

10、30多年,基本上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什么?(2分)【社会保障映和谐】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制定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济等一系列法规。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步伐,建立起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材料二反应了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怎样的趋势?(2分)这一问题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统一大业奏和谐】材料三 不久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

11、对台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材料四 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放,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祖国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4)材料四中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已经成功实践,请举例说明。(2分)28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下列镜

12、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2分) 针对这一运动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3分)(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该事件结束的时间?(4分)(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

13、策?(3分)(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29材料一:2012年,“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幸福”再次成为地方热词。部分省区市“GDP减速,幸福提速”,“幸福指数”被置于重要位置。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已经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在今年的上,“幸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材料二:“关注民生,为民谋利”是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突出亮点。百姓的呼声:别让孩子上不起学,别让房价压弯了腰,消费者不再受侵害政府的举措: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规范分配秩序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部分省区市提出“GDP减速,幸福提速”的工作思路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