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5篇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87854328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5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5篇近日,中办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这让广大的基层干部为之欣喜,一方面感受到了中央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和关爱,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脱离无关琐事的希望。细读通知可得,减负的关键在于要通过挤出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的水分,给基层干部松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但基层减负,我们认为要跳出基层视角。基层干部是形式主义的受害者。乡镇、街道等基层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多数的政策在这一级被转化成可操作的方式得以实施,基层干部是“虚”与“实”的承接者,是干部中最接地气、更为务实的。基层干部也是忙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精细多样的要求,基层干部普遍感到任务重、压力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其间倘若再掺杂进过多的形式主义,明知这些台账资料毫无意义,明知会议精神几句话就能讲明白,但却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上面,这对追求实干的干部来说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是痛苦的。此外,当一种缺乏意义的事情得多了,会让自己陷入对自我价值不断怀疑的状态,这对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更是一种打击。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基层形式主义的负担来自上级的脱离基层。对基层工作缺乏认真的调研,制定政策过于“拍脑袋”,往往会造成政策难以落地实施,加之考核验收注重台账资料的检查,这一套动作下来,在脱离基础、

3、浮于空中的状态下便能完成,工作没法做硬要作,促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此外,会议一开,文件一发,工作视为落实,责任已经下压,所有的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如何让人不在会议和文件上做足文章呢?由此可见,形式主义的根源更多的是在上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担当上,而基层的形式主义负担是在层层传导,不能再传后所最终体现的结果。基层减负要形成自上而下的务实担当意识。要以“不忘初心、牢机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发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汲取养分,在思想意识和行动上都形成以基层为导向,以干出实绩为要求,将形式主义的水分挤出在各个层级,在全党上下形成务实担当的工作氛围,才能够减去基层形式主义的“负担”,进而转变为“分担”

4、。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这是总书记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对基层而言,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要把减负的主导权给基层。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最了解负担重在哪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发生在哪儿;最清楚哪些会议不必开、哪些文件不必发、哪些表格不必填、哪些材料不必报、哪些检查考核不必搞;最明白哪些问责处理不规范、哪些容错纠错不到位。落实基层减负,既要自上而下高

5、位推动,也要自下而上“反弹琵琶”。要把减负的焦点对准基层干部的“累点”,让减负的重点投向基层干部的“痛点”,真正把减负做到基层干部的心坎里。要将减负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置于基层监督之下。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推进减负的过程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倾向。比如下发文件少了,但“工作提示”多了;召开会议少了,但“电话通知”多了;督查检查少了,但“专题调研”多了;考核评比少了,但“调度排位”多了;纸质记录少了,但“电子留痕”多了,等等。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基层干部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推动基层减负,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防止一些负担“改头换面换马甲”,减负过后“涛声依旧”。负担到底减了没

6、,基层说好才算数。基层干部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终端”和“末梢”,既是各种不必要负担的承受者,又是减负的参与者,更是减负的监督者和检验者。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没有改观,基层干部最有评判权。各地各部门应健全基层评价机制,多听听基层干部的呼声,多看看基层工作的成效,以此作为减负的“试金石”和“检票站”,切实防止基层减负中“雷声大雨点小”,避免出现“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确保减负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抓工作、轻装上阵干事业。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

7、年”。通知一出,引来基层干部的一阵热议,感慨自己的心声被习总书记听到心坎里,感激国家对于基层干部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同时也期待着通知能够真正照进现实、落地见效。通知聚焦的”四个着力”充分反映基层干部“敢怒不敢言”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诟病,体现出国家自上而下、刀刃向内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坚定决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犹如”蝼蚁,在日常工作中侵蚀着基层根基,在悄无声息中蛀空国家发展的基柱,丢掉了干部的初心,失去了群众的信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看到通知的内容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说的就是基层干部“吐槽”的实况,治的就是基层工作的“诟病”。通知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

8、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强调要解决一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切实把基层负担减下来,真正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通知发出后,引起了基层广大干部的关注和热议。通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回应广大基层干部关切,措施精准,温暖给力,

9、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释放更多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基层,有最坚实的力量、最强大的血脉、最活跃的源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离不开基层视角、基层情怀。通知围绕为基层减负,聚焦“四个着力”,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聚焦突出问题、拿出切实措施。通知着力于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度留痕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强化结果导向,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搞“责任甩锅”,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通知要求严格控制“一票

10、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通知还要求对涉及城市评选评比表彰的各类创建活动进行集中清理,优化改进各种督查检查考核和调研活动,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基层,是实践的原野、历练的疆场。扎根基层、淬炼本领,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广大基层干部就能更好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学习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近日,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其中明确规定要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严控痕迹主义。此举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基层干部的工作疲态,是基层减负的重大举措。“痕迹管理”本是借助文字、图

11、片、音像等证明工作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还原工作过程,以备今后查证的一种工作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倒逼责任落实来提高工作质量。但“痕迹管理”一旦发展成“痕迹主义”,过犹不及。过多过重的“痕迹”刻在基层,便会成为“伤痕”。“迎检=准备山一样的材料”、“落实=开会+拉横幅”、“走访=拍照+签字盖手印、不少基层干部都有这样无可奈何的体会。这样的“公式”,说明了“痕迹主义”在基层的盛行。动辄问责、“一票否决”这些“高压线”,逼得他们不得不做好形式上的“痕迹”。“上面换一次模板,就要改一次,其实内容都差不多。写完又要求去找贫困户签字盖手印,贫困户都签得叹气了。”一位基层年轻干部,光是扶贫手册,就填了四遍,

12、每遍都要填三本,走访记录就找贫困户签了几十次。“我们也不想这样做工作,不光跟老百姓的距离越拉越远,自己也累”。过多的“痕迹”要求和“痕迹”检查,会让基层干部找错工作重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不仅打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更会伤害老百姓的感情。而“痕迹主义”工作方式也会造成部分干部工作作风漂浮,用投机取巧代替真抓实干,“只要材料做得好,上头评价相当高”。长此以往,歪曲了“痕迹管理”的本来目的,让工作脱离群众,脱离真实。“痕迹”成“伤痕”,归根结底是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作祟。上级部门工作人员“不下基层不吃苦,稳坐机关当干部”的官僚主义心态,以及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或没有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从而产生“拍脑袋”制定工作办法、“看材料”评定工作成效的形式主义做法,最终导致“痕迹”越来越重,烙印在基层,迟迟无法消退。衡量一个干部工作好坏的标尺,是工作实绩以及群众口碑,而不是这些泛滥的“痕迹”。“痕迹主义”不可取,“痕迹管理”需慎用。莫让“痕迹”成“伤痕”,上级部门就要多关注基层的动态,多听听基层的声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合适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上科学使用“痕迹管理”,而不是泛化、普及,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对于工作的检验,也应以注重实绩为导向,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只有真正去虚向实,贴近基层,惠及群众,让老百姓满意,才是最光荣的“痕迹”勋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