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观刈麦》课件3 鄂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2108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观刈麦》课件3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观刈麦》课件3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观刈麦》课件3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观刈麦》课件3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观刈麦》课件3 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观刈麦》课件3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观刈麦》课件3 鄂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刈麦 白居易,题目解说,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解题: “刈”字。左边是“乂”,意为右手;右边是“刂”旁,联合起来表示什么呢?“刈”特指以镰刀收割庄稼。,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作最多的一个。其中的长恨歌琵琶行两首长诗是他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秦中吟和新月府是他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观刈麦

2、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谕诗。,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读准字音,f lng h dn xing xi 覆陇黄 荷箪食 饷田 携 bng b l l su 秉 敝筐 吏禄 遗穗 dn yn sng 三百石 岁晏 农桑,朗读提示:,

3、开头12句应读得紧凑、热烈,其中“倍”、“荷”、“携”、“蒸”、“灼”、“惜”等应读重音,传达出农忙时紧张的气氛和对农民辛苦的同情。 接着8句,应读得缓慢、悲伤,如泣如诉。 最后几句要读出作者的愧疚之意。,朗读诗歌,思考问题:,1、请找出文中描写“刈麦”的语句。 2、作者描写了哪些人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文中的哪个字可以概括他们的割麦情景?,朗读诗歌,思考问题:,1、文中除了“刈麦图”,还描绘了一幅什么图,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用一个字来概括妇人的遭遇。 3、导致妇人“贫”的原因是怎么?,朗读诗歌,思考问题:,1、面对农民的艰辛、贫困,作者感慨万千,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的感慨? 2

4、、用一个字概括作者“观刈麦”的感受?他是怎样来突出这种感受的?,“愧”,对比:“曾不事农桑”,却“岁晏有余粮”。,主题探究:,1、诗中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贫妇人之间在遭遇上有何相同之处? 2、观刈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今日的拾穗者,就是昨日的割麦者; 今日的割麦者,将是明日的拾穗者。,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割麦的繁忙景象和贫妇拾麦穗充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中唐时期繁重的赋税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愧疚和对老百姓的同情。,表现古代农民生活悲惨的古诗句有哪些?,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梅尧臣陶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