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39266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古代人物传记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章台会,无足智神勇何求保玉璧; 将相和,非大度广怀怎言安邦国。,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把心放大一些 人的眼睛有大有小,胆子也有大有小,其实人的心也有大有小。 所谓心大,是指一般人想不开的事他想得开,一般人容不下的事他容得下,一般人烦恼的事他不烦恼,一般人担心的事他不担心。所谓心小,就恰恰相反,芝麻大的事情他都想不开,人家不觉得是事的事,他也看成了不得的大事,人家对他小小的得罪,他也睚眦必报。 有句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者是同人争执的时候,不要一味争强好胜,不妨退一步;或者追求某个目标但很难达

2、到的时候,不要一条道跑到黑,不妨退一步看有没有另一条路。这都可以让你发现一个新天地。 把心放大一些,更会海阔天空。有位智者就说,把自己的心放大了,自己的世界也就大了,路子也就宽了。而把自己的心缩小了,自己的世界也就小了,路子也就窄了。,心小而使自己的世界变窄的事例好像很多。官渡之战前,袁绍的一个谋士一再劝谏袁绍改变策略,否则必败无疑。刚愎自用的袁绍不但不听,还把此人关进大牢,声言自己凯旋再与之算账。但此战曹操大获全胜,袁绍则一败涂地。袁绍因羞于见这个谋士,竟将其杀害了。心小,竟小到这个程度,也难怪袁绍的世界很快便小到消失了。 我们普通人,心小一些,只是自己烦恼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拥有权力者心小

3、了,就会危及他人,危及事业。 所以,把心放大一些。心大了,眼前的世界也就会大了,连阳光也会更灿烂。,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答案:西汉 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1.走近作者,司马迁(前145前90), (时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十岁时,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学习经史,曾跟当时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跟董仲舒学习春秋。二十岁后,游历全国,寻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三十八岁时,继父职任太史令。武帝太初元年开始编纂史书。天汉二年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一事辩解,触怒武帝而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历时14年,著成我国第一

4、部纪传体通史 (时称太史公书)。鲁迅称其为“ , ”。,2.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集中描写了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蔺相如取得外交胜利的有利条件,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3.备用知识,(1)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5、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五种体例。“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现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本纪”叙述了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世家”主要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是叙述国外或国内少数民族君王统治的历史的。 史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善叙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6、。 史记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从三国开始,逐渐被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2)古代史书的体例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所以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记,是以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7、。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纪传体 纪传体以为人物写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最重要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分两种情况:一是“一书备诸事之本末”,二是“一书具一事之本末”。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

8、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3)和氏璧的由来 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4.文化积累 (1)拜:用一定的礼

9、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举、荐、选、除、授、赏、封、起等。 (2)上卿: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3)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4)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这个时候的舍人指有职务的门客(古代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供养的有学问、技能的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后成为正式官职,各代职掌不同,权力大小也不同。,(5)布衣:本为古时平民所穿之

10、服,后指代平民。上古时的布不是棉布,而是麻或葛织品。平民穿不起丝织品,只能着此,故称。后多指不曾为官读书 之人。 (6)九宾礼: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关于“九宾”,说法不一: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指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侍子。指九位礼宾人员。 (7)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8)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的职位比卿低一等。,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1)“不”通“否” (2)“庭”通“廷” (3)“案”通“按”,审

11、察、察看 (4)“缪”通“穆” (5)“孰”通“熟”,仔细,2.一词多义,答案:(1)凭借,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担负/背着 (2)派/出使/让/使臣,答案:(3)延请/牵,拉/掉转 (4)动词,请求/敬辞,希望对方做某事/敬辞,希望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5)动词,宠幸/副词,侥幸/副词,幸好/动词,希望 (6)动词,回头/副词,只是,不过/动词,拜访,探望,答案:(7)凭/用,拿/连词,来/用以,用来/因为 (8)表并列关系/表假设关系,如果/表顺承关系/表转折关系 (9)副词,于是,就/介词,由此,趁此/介词,通过,经由 (10)副词,却/副词,就/副词,才,答案:(

12、1)名词作动词,告诉 (2)名词作动词,上前 (3)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4)名词作动词,穿 (5)名词作动词,杀 (6)名词作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答案:(7)名词作状语,向西 (8)名词作状语,向上 (9)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0)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担负;形容词作名词,理亏之责 (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答案:(14)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1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着急 (19)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20)名

13、词作状语,向西 (21)动词作名词,友好关系,4.古今异义,答案:(1)妃嫔;侍从。(2)指给看。,答案:(3)遵守约定。(4)到那里。(5)(事件发生的)第二年。,答案:(6)介宾短语,在这时;走上前去,进献。(7)不超过。,答案:(8)扬言。(9)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姐妹。,5.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 (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8)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

14、1)(6)判断句 (7)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 (8)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10)君何以知燕王( ) (11)求人可使报秦者( ) (12)今君乃亡赵走燕( ) (13)欲以击柱( ) (14)相如闻,不肯与会( ) (15)以勇气闻于诸侯( ) (16)故燕王欲结于君( ) (17)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18)会于西河外渑池( ),答案:(9)以“见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10)宾语前置句 (11)定语后置句 (12)省略句,“亡”“走”后分别省略介词“于” (13)省略句,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 (14)省略句,介词“与”的宾语“之”省略 (

15、15)(18)状语后置句,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本文的叙述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二二”,即以三个小故事来描写两个人物,其中贯穿了两种矛盾。试回答作者选取了哪三个故事,揭示了哪两种矛盾,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参考答案: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 两种矛盾:秦赵之间的矛盾,(外部矛盾)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内部矛盾) 人物性格:(1)完璧归赵。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述了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过程,不仅体现出蔺相如的敢于斗争,更突出了他的善于斗争。在秦王与蔺相如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重点突破,(2)

16、渑池之会。渑池会上,主要在秦王和蔺相如之间,展开了一场侮辱与反侮辱的斗争。渑池之会的斗争以秦王的阴谋彻底落空告终,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也在斗争中凸显了出来。,(3)将相交欢。在对待与廉颇之间的内部矛盾时,蔺相如表现出隐忍退让、宽宏大度、心胸开阔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一面。在廉颇居功自傲,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之后,相如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2.【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语言】本文写蔺相如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他“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形象和“知死必勇”“勇气刚盛”的策士风度。请以蔺相如为例,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参考答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