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5课《诫子书》课件(22张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7837177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5课《诫子书》课件(22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5课《诫子书》课件(22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5课《诫子书》课件(22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5课《诫子书》课件(22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5课《诫子书》课件(22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5课《诫子书》课件(22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5课《诫子书》课件(22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诫子书,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1.了解作者,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积累名言警句。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学习目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

2、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 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作为“成功人士”,诸葛亮的“成功秘笈”何在呢?,走进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3、/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提示:遇到“拦路虎”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怎么办? 1、文下注释。 2、工具书、辅导书。 3、小组合作。 4、请教其他同学。 5、上网查阅。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精读课文(疏通文意,质疑解难,理解内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失,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

5、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参考译文,研读课文(研读探究、理解主旨),1.文中表达主旨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2.作者围绕一个“静”字(文中多次出现),告诫儿子学习、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应该怎么做,不能怎

6、么做?),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研读课文(研读探究、理解主旨),1.文中表达主旨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研讨探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以概括为: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宁静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作者围绕一个“静”字(文中多次出现),告诫儿子学习、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告诫儿子修身养性,勤学立志,要从宁静淡泊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最终“明志”“广才”“成学”“致远”。,3.作者写这封信的意图是什么?,问题探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了将来“有所为”。 “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

8、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有所为。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贯穿诸葛亮一生,成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名句欣赏(再读积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

9、?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非学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的哲理。 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的无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北宋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随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穷庐”。 “志不强者智不达。”(战国墨翟)没有坚定的理

10、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倘若出了问题疾病是可以用汤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绝望。思想上的绝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 “人无志,非人也。”(三国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人若无志,则与动物何异?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

11、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又诫子书 原文: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译文: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谈的是饮酒应尽兴而不乱性),拓展延伸,诫外甥书 原文: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译

12、文: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除去埋怨和悔恨,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低微没有出息之辈。,诫子书一文,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文章阐述的关于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是诸葛亮一生经验和人生智慧的总结,读来发人深省,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值得我们牢牢铭记并永远自勉!希望同学们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不懈,一定能赢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小结,作 业,1、背诵、默写这篇课文。 2、诸葛亮近两千年前对儿子说的话,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各抒已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