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汇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6367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汇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汇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汇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汇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汇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汇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汇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3 课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5天津文综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 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 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朝议制度 【解析】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 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 B 项错 误;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 C

2、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 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 (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地方吏治 【解析】从材料可知汉宣帝强调的是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后被历代帝王重 申,可知古代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 关系的变化

3、,故 B 项错误;“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称职的郡守,后来帝王采 用的是维护官吏清廉的观念,而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 C 项错误;D 项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 3(2015安徽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 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 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解析】“河南尹田歆”“ 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说明地方是有选官权的, 故

4、A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官员时主要由中正官按照家庭出身、 才能、品德等综合品评,这 与材料中的“孝廉”不符,故 B 项错误;“推举孝廉”反映了西汉开始的察举制,但是 “贵戚相命”又反映了权贵开始干涉控制察举制,客观上反映了察举制的弊端, 故 C 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C 4(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 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 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

5、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外戚干政 【解析】“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 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 外戚干政无关,故 B 项错误;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 关系受到重视,故 C 项正确;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 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C 5(2015四川文综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 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 意在指出( ) A

6、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考点】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解析】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 ”这句话可 知其介绍的是少府属官中书、尚书令,故A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居真宰相之任”这句话 可知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的职权和宰相差不多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真正的宰相,故 B 项 错误;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去公顷甚远浸以华重居真宰相之任”的描 述可知中书、尚书令的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提高,故C 项正确;题干中关于中书、 尚书令发展过程的描述并未表现出曲折

7、的经历,故D 项错误。 【答案】C 6(2015北京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 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 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根据材料,给事中的职权为封驳审议,加上当时有“宰相”一职,可知给事中 隶属于唐朝门下省,故 A 项正确;宋朝的枢密院执掌军权,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当时不可能有“宰相”一职,故 C 项错误;军机大臣 只能跪奏笔录而无权否决皇帝的诏书,军机

8、处之下也未设置下属机构,故 D 项错误。 【答案】A 7(2015广东文综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 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 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明朝建国之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管理六部, 不可能出现“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故 B 项错误; 依据材料中“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信息可知,该朝臣认为皇帝频频

9、越过中书省直 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是“乱政”,他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即加强相权,故 C 项正确;该朝臣主张加强中书省的权力,材料没有体现出他反对三省六部制,故 D 项 错误。 【答案】C 8(2015山东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地方官吏任免制度 【解析】宗法体系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而且占有重要地位,且与题干材料不符,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避亲”,可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 割据,因此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膨胀,故

10、B 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地方机构 的设置问题,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并没有 强调完善监察制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B 9(2015重庆文综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 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 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考点】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金代典章制度 【解析】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 于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从礼乐、刑法、官制等方

11、面着手,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 治国理政思路,故 A 项正确;明朝实行内阁制, 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 康”可看出史家对金章宗不惜溢美之词进行赞赏,故 C 项错误;材料“乃正礼乐,修刑 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在世 宗的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建设,并不是照搬,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0(2015福建文综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 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 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

12、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11(2015浙江文综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 【解析】汉武帝发巴蜀兵临“滇”,以其地置益州郡;唐代扬州在蜀冈下筑起了南北十 五里、东西七里的“罗城”;北宋初年,扬州成了隔江而治的边防;元初改宣德州为 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很明显,唐代扬州和宋代扬州地位高于汉代益州郡,顺 宁府低于州郡,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2(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 宋、元、明)

13、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B C 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 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 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 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3(2015天津文综12)(2

14、2 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 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公元前 5 世纪 前 4 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 356 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 451 年) 公元前 3 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 221 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 270 年左右) 公元前 2 世纪 公元 2 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 202 年公元 184 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 201 年公元 192 年) 公元 3 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 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 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 (192284 年) 罗马帝国中兴

15、(284336 年) 公元 4 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 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 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 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 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 年) 公元 56 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 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 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 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 分) (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 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 分) (3)第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 的主要原因。(7 分)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解析】(1)由材料中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和古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该 时期的历史特征为两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阶段关键词“统一”可以看出,该时期 的阶段特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