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35624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山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 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1古代耕作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石器助耕D耒耜耕作2.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该现象造成的影响不包含()A.“昼出耘田夜绩麻” B.“除井田,民得买卖”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D.“秋七月,初税田” 3“它(利用水力)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

2、料中所说的“它”出现在()A宋朝 B汉朝C秦朝D战国4“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它”指的是( )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 D.都江堰5.“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 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材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来源:学科网ZXXKA.集体劳作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个体经营6.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

3、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来源:学科网A. B. C. D.7.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发达,闻名全世界。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织业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宋朝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C汉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D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8.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是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材料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

4、农抑商的政策9.北魏孝文帝在太和九年(485年)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栗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这一规定()A 限制了家庭手业的发展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C前提是国家控制大量荒地 D土地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10.徽州府志载:“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这说明当时的采矿业()A.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1.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5、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说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化 D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12下列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 )区域来源:学科网西汉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唐(752)南宋明朝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黄河中下游地区3825642.82889832.34754153.22121730.4淮河地区787115.21213723.42365045.63927575.7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

6、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3.根据下列图表判断下面论述不正确的是()A. 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B. 到明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C.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表中变化有密切关系D. 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14.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至康第六年(1667)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己。”材料表明了苏州()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雇佣关系全面盛行15.明清时期

7、,部分商人在河南开封设店,专门贩卖绍酒、火腿、茶叶等江南特产。这表明当时()A城镇商业出现繁荣景象 B.中原人很早就懂得经商C坊市商品交易限制被取消 D长途贩运丰富了社会生活16.明朝官员张邦奇曾说到:“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据此可知明朝()A 民间海外贸易未能禁止 B朝贡贸易迅速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地方政府主宰对外贸易17.某历史网站上讨论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决定性因素,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西班牙、葡萄牙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航海家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扩大 D.航海活动得到

8、了王室的资助18.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它主要是由于()A.东方商品的输入B.价格革命的发生 C.资产阶级的剥削 D.经济危机的爆发19.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 B. C.D. 20.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

9、关于此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 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 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D.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21.全球通史写道,“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B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C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D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22.据记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B.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

10、次工业革命23. 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说明英国()A.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C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24.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述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蒸汽机车内燃机 发电机 珍妮纺纱机。A. B.

11、C. D. 25.19世纪中后期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2%,法国总人口约 36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25%,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数量不同B工业化的水平不同 C.统治阶级不同 D政局稳定程度不同2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B.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27.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是指()A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得到了传播

12、B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C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D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8.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B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29.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两者“相匹配”开始于( )A. 工场手工业时期

13、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有计划性,并出现了所谓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这一观象是指()A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 B资木主义的本质发生改变C资本主义杜绝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出现垄断组织二、材料题(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