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1959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通州区2017-2018学年高三摸底考试语 文 试 卷 2018年1月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古代中国曾是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

2、匠人之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闻名遐迩。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精益求精,就连今人也定会

3、坚大拇指。五杂俎记载,明朝中期有一位木工蒯义,参与了紫禁城建设,最终迈上了工部左侍郎的岗位;王世贞奔山堂别集记载,成化年间的木工蒯刚,仰仗木工技术,官至工部右侍郎;嘉靖年间的木工郭文英因建造宫殿有功,走上了工部侍郎的岗位,而同期的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度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 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总之,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如今,尊重

4、工匠的劳动,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绽放异彩。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工程技术和器物制造上,也可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B.工匠精神追求“精确”,北宋工匠预浩在汴京建造的开宝寺塔就是典型例证。C.工匠精神在明代非常受重视,蒯义、王世贞、郭文英等都仰仗技术做了高官。D.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就努力追求的,许多古文献都有对工匠精神的描述。2.根据材料一,下列成语最能体现工匠精神核心的一项是(2分)A.孜孜以求 B.精益求精 C.切磋琢磨 D.匠心独运材料二少府和大司农这两大机构主要管辖着汉代的官办手工业,少府的收入归皇室,大司农的

5、收入归国库。就其类型而言,主要有官府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两种。官府手工业,是指汉朝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并直接为政府服务的手工业,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皇室,贵族及官僚提供各种日用消费品和奢侈品,另一方面是向军以提供兵器武备等。因此、汉代的官府手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市品生产,而是一种“专供生产”。就其经营管理来说,汉代的官府手工业又可分为中央政府所属的手工业和地方郡国所属的手工业两类。中央政府所属的官府手工业,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汉时负责供给天子及皇室之用的少府属下设有考工室、东织、西织、东园匠、尚方和御府等,其长官为令和丞。东织和西织,其下设有丝麻纺织工场,专门负责为

6、皇室及责族制作祭祀时穿用的衣物服饰。除了上述中央官署之外,西汉少府所属的内者,水衡都尉所属的上林和钟官,以及供工、内官、寺工、右工等也都设有官府手工业工场,制造铜器和漆器等。东汉大司农、太仆所属的书言府、虎贲官等机构也设有制作铜器的工场。作为汉王朝官府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还在各地设有工官为皇室和政府进行专门的手工业生产。据汉书地理志,西汉共设有八处工官。据汉长安城未史宫官署建筑遗址出土的骨签刻文及其研究可知,河南工官、颍川工官和南阳工官,是当时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三工官”,主要负责铜器和兵器武备等的生产和供给。汉代的官府手工业,除了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外,还有地方郡国经营管理的手工业,

7、其产品主要供给中央和郡国的统治者使用,或用于装备中央和地方武装。官营手工业,它不同于官府手工业的根本区别在于,虽然同样是政府管理和经营,但其产品并非只供给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经营”“专营生产”,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盐官和铁官的设置及盐铁专营。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 年),汉朝政府实施盐铁官营政策,将煮盐和冶铁收归政府。盐铁不再由少府管辖,而是改由主管全国经济的大司农掌管,大农丞领盐铁事,在全国27个郡国设置盐官37 处,进行食盐的生产与运销,即盐官招募百姓制盐,并官收、官运、官销;同时,在全国40 个重要产铁的那国设置大铁官49处,铁官设令、长及丞,主鼓铸:

8、“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销熔旧器铸新器;严禁私自铸铁、煮盐。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庖丁解牛: “解”读作ji 意思是“打开束缚”B.闻名遐迩: “遐”读作xi 意思是“近”C.初衷: “衷”读作 zhng 意思是“心愿”D.专供生产: “供”读作gng 意思是“供给”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官职和机构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府:其长官为令和丞,西汉时期负责供给天子及皇室之用。B.西织:所设丝麻纺织工场专门制作皇室贵族祭祀时所穿衣服。C.工官:西汉共设有八处,负责铜器和兵器武备的生产和供给。D.大司农:主管全国的经济,主要负

9、责国家盐铁的生产与运销。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汉代官办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官办手工业是由官府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二者组成的。B.汉代宫营手工业与官府手工业一样,都是由政府管理和经营。C.汉代官府手工业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D.汉代官营手工业除专供生产,还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生产经营。材料三汉代根据不同的手工业门类设置不同的工官,进行专门的生产,最大限度地使生产专业化。当时尽管有综合性的工官,但最常见的还是专业性的工官,如河内工官主要制造弩机等兵器武备;颍川工官主要铸造铜器皿;南阳工官主要制造兵器;广汉郡工官主要制造铜器和漆器;设在齐郡临淄和陈留郡襄邑的服官,

10、专门为皇室及贵族制作日常生活及上朝所穿用的文绣服饰。至于工官及手工业工场的内部管理,一方面采用“物勒工名”的做法,实行生产责任制,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另一方面根据工艺流程进行细致的分工,以保证工匠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尤其在官府手工业工场中更是如此。所谓“物勒工名”,是战国以来形成的一种手工业工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礼记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郑玄注曰:“勒,刻也。刻工姓名于其器,以察其信,知其不功致。”也就是说,在制成品上刻上工匠的姓名和监督管理者的姓名,表示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如发现有残次品和劣质品,即“功有不当”,则会受到严厉的追责和惩罚。至于工

11、种的划分,则因手工业门类的不同而有异。这种“物勒工名”的做法和工匠的细致分工,在蜀郡西工的漆器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蜀郡西工是汉王朝设在蜀郡(今成都)的一处工官,以生产漆器为主,兼及铜器和铁器的制造。蜀郡西工制造的有铭文的漆器,迄今已发现28件之多,充分揭示了蜀郡西工漆器的生产过程、工匠分工及质量管理体系。也正因为如此,汉代官府手工业工场的产品做工精致、质量优良,形成了汉代工匠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6.根据材料三,下列诗句中的“勒”与“物勒工名”中的“勒”语意不同的一项是(3分)A.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陆游夜泊水村)B.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韩愈石鼓歌)C.浊

12、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D.香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下面文字所体现出的汉代手工业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朝鲜平壤石岩里丙坟汉式墓出土的一件水始元年漆盘,其口沿背面刻有锦文:“永始元年,属郡西工造,乘與髹渝画伫黄釦饭盘,容一斗,裂工广、上工广、钢妇黄涂工政、画工年、洀(pn)工威、清工东、造工林造,护工卒史安、长孝、丞、據谭、守令史通主。”A.工序繁杂 B.做工精美 C.分工细致 D.监管严密8.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成为精品,上面三则材料带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

1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旁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西垂苍壁,俯瞰台矶间,女萝与陵苕轇轕之,赤纷绿骇,曰翠霞屏。又六七

14、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仰见青天镜净,始悟为泉,曰飞雨洞。洞傍皆山,峭石冠其巅,辽敻幽邃,宜仙人居,曰蕊珠岩。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15、其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可按纸伏岩石下,欲写复止;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