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赋役制度的演变(2)_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2742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赋役制度的演变(2)_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赋役制度的演变(2)_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赋役制度的演变(2)_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赋役制度的演变(2)_有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赋役制度的演变课后练习(2)1 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2 以下对一条鞭法的叙述,正确的是:为缓和阶级矛盾而改革赋役制度 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收 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增长 标志人头税被完全废除 ( )A B C D3 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盗贼

2、”纳税4 各国在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演进过程中,随着工商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大,都面临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下列经济政策的调整中有利于这种转移的是( )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法国雅各宾派土地法令 俄国1861年改革A B C D5 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客观上最能体现儒家“仁政”思想的是(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C均田制、科举制 D租庸调制、均田制6 两税法的实施之初使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手工业者 D少数民族7 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

3、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8 我国古代下列赋税制度中,能起到减轻农民负担作用的有 编户制度 租庸调制 方田均税法 一条鞭法()A B C D9 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远的作用是()A调整了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不协调的状况B削弱了农民 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C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赋税收入D使政府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10 北魏初年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

4、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在这一制度下() A农民可以自由从事工商业 B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农民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参考答案:1 答案: D解析: 2 答案: A解析: 标志人头税被完全废除的是“地丁银”。3答案: A解析: 古代中国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一是为加强对百姓的控制,二是有利国家征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因此,称之为“盗贼”,说明其不在户口册内,相当于盗钱于国家,正确选项为A,BCD说法都错误的。4 答案: A5 答案: D6 答案: A7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棉纺织业的发展。从“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可以看出土地收入并没有提高。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人民是否无法承担赋税,排除B项。棉纺织业的发展是由于赋税的变化,并没有实行工商皆本,排除D项。从“百万之赋”“赖此一机一杼”可以看出赋税来源的变化,故选C。8 答案: A9 答案: B10 答案: B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