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7657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学 院 : 信电学院班 级 : 计算机一班社会实践的参加人: 王志彬 110210111主 题 : 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 地 点 :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 时 间 : 2013 年 02 月 05 日一、 前言据了解,目前农村中有些农民不愿意种田,土地有抛荒的现象。特别是年青一代农民,都想方设法离开农村家园,有的去当兵,有的考大学,有的千方百计进城打工,进城做生意。有些农村留下的是一些儿童、妇女、老年人,他们也常常叹气,埋怨自己命苦,困在农村的田地里。在农村已没有多少人真心实意地想种田。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

2、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2600 多年的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民种田积极性一直不高。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田积极性难以提高呢?为了了解真正原因,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背景资料:从全球角度看,近年以来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日益紧张,世界粮食储备是 20 年以来的最低点,国际粮食储备只能维持全球人口 53 天的粮食供应,部分国家出现了排队抢购粮食的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中国、越南等国家已经限制和停止粮食出口。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世界粮食恐慌

3、。从国内看,要想养活 13 亿人口,90%以上的粮食靠自给,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二、调查近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出台了多项相关支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恰恰这几年国家和政府也是很重视“三农”问题的,早几年颁布实施了农业费改税政策,解决了农业问题上征收费用过多过重和乱摊派的问题;近年又在全国陆续实施免交农业税收,并实行了种田有补助金的政策,让农民种田种地可以完全实现纯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去年,农村实现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这又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

4、担。 一、纵观种田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在国家如此关注和重视“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农民为何还要丢弃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行业呢?带着这一些疑问,笔者通过走访农民、与农民座谈等方式,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那一代视土地为“命根子” 、 “金旮旯” ,认为只要自己勤劳,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吃喝不愁,就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的广大农村年轻人更喜欢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期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强壮的体魄更快、更直接、更简捷、更省力的获取更大的收入来改善生活。加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代化的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耕作无法进行,落

5、后的生产方式和强大的劳动强度致使年轻的农民对种田失去了激情。 (二) 、 “打工族”纷纷远走他乡,种田主力军锐减。据农民自己测算: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每月收入至少 2500 元到 3000 元,就是在当地搞建筑、装修的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是 2000 元到 2500 元,哪怕就是一个杂(小)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少也在 1200 左右,而农民种一亩地的粮食剔除籽种、肥料、农药等必备的生产成本投入一年下来也就是 800 元,远远不及一个杂(小)工一个月的收入,况且种粮琐事多、花得时间与精力大,仅靠种粮很难改善生活条件,而务工既单纯直接且收入又相当可观。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致使广大农村青年毫不犹豫就选择外

6、出创业,造成种田的主体流失。 (三) 、农业技术人才匮缺,农业生产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就汉阴来看:由于受政策体制、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近几年安排到乡镇工作的大多不是农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是复退军人,这一部分基本没有学过农业科技知识,更不懂农业技术,所以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农业的业务指导。乡镇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也就仅仅停留在组织几场培训、发发宣传资料、宣讲宣讲中央的新政策上,泛泛而精美的包装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奶山羊谈,没有人真正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地给农民讲技术、讲要领,很难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所需的科技知识,形成了农民对新技术不会用、不敢用,从而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 (四

7、) 、惠农政策落实不匹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方式不尽合理,发放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未按实际种粮面积,而是按照农户农税改革的计税面积统计发放,导致未种粮食作物的耕地也得到了补助,造成了“粮补” 、 “良种补”均变为 “地补” ,形成了农户只要有耕地,种与不种均能领到补助款,这显然有背政策的初衷。在化肥、农药等必备农资方面,国家对其涉农生产企业进行了政策补贴,但由于经销环节过多,农民并未得到太多的实惠,化肥、农药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加大,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农民种田积极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脆弱。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不少,农业综合开发

8、、土地复垦、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开工实施,使与农业生产涉涉相关的路、渠、堰、堤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生态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使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旱涝保收仍难以实现。 (六) 、物价上涨,农资投入和家庭生活开支过高 一户普通农村家庭的人均全年生活开支近 2000 元,具体开支如下: 主食:630 元、食用油:80 元、食用盐:20 元、副食品猪肉等:400 元、日常用品:300 元、人情开支:400 元、燃 料:100 元。 按照一户人家五口人计算,全家一年共需生活开支 10000 元。还不包括子女的抚养、教育,医疗及其赡养老人的费用支出,而这几项开支

9、却是农村家庭最重大的投入。单就教育一项来讲,一个小学生年均所需费用 500 元左右;一个初中学生全年所需费用不少于 1500元;一个高中学生全年所需费用 7000 元左右;一个大学生一年费用在 10000 元以上。如果一户农村家庭负担着一个大学生读书的话,家庭经济就严重入不敷出,负担一个高中生就要借债度日。但在农村因为一般都生政府的高层应该要重视当前农村的现实问题:首先,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大量的田地没人耕种,大片的良田是一片荒芜。上面的优惠政策虽然是层出不穷地出台,可是真正落实到人头的却只有五折甚至更少。第二,城市发展有了农民生存的空间,大、中、小城市都在高速发展,农村的区域优势肯定不能与

10、城镇相比。所以发展不同步导致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城市负载压力过大,另一面是农村劳力大量外出造成农村萧条。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归根结底是种粮所得的收入不高远不如其他。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发展社会多元化越来越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笔者所在镇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外出打工或者经营生意等多种方式来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种粮已不再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是谷溅伤农、无利可投不愿种田。我省耕地面积本来就较窄,多的地区人平也就二至三亩、户平十来亩,少的地区人平不到一亩。2008 年农田种粮种棉种油,每亩含劳务收入就 3

11、00 元500 元人民币,算一算,种田人日子怎么过?拉动内需,怎么拉得动?现在农民不仅不种田,连老祖宗传下来的养鸡喂鸭喂猪的事都不干了,一个村几十上百户人家无一户养猪喂鸡鸭的情况不少见,为什么?人都靠买粮食吃,那还能养猪喂鸭呢? 二是留守农村的农民势单力薄,无力种田。有点文化、技能的青壮男女打工去了,留下的年老体弱又多病,既无文化又缺技能,势单力簿,无人互助。一个上千人口的村,很难找到几个 45 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这样的境况,怎能种好田呢?当今,年青的不想种田,年老的无力种田,形成了一种社会危机! 三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毁严重,农民无法种田。上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

12、设,建成许多渠成网、路成林、田成方的高产稳产农田,分田到户三十多年,一直吃农田基本建设的老本。分户经营,大田变小田,自由种植,区域种植格局被打破,原来排灌自如的沟渠堵塞、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渍灾排水不出去,干旱引水不进来,你说这田怎么种?乡、村组织农户投工、出资的一事一议很难达成一致,即使定下来了,投工出钱总是锣齐鼓不齐,难以办成一件事,到头来,乡、村干部还被人指责,说你无能,办不成事,乡村干部也是无可奈何。这些年,要不是农业科学家培育了一些好良种在起作用,农民的经济效益不知还要低多少。农田水利投入欠帐的问题,各级政府也看到了,正在加大投入,但是,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不改善,对农村、农业、农民的管

13、理措施不跟上,再大的投入也搞不了几年。 四是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严重失衡,存在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现象。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辖范围一直维持在 50 年代村级管辖范围,农民只对本村的土地拥有使用权。几十年来,兴修水利、改造低产田,国家建设等原因使乡村之间或一个乡村范围内的有效耕地面积数量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初期人平只有几分田地的乡村,现在可能几亩了,原来有几亩的,现在可能只有几分了,再加之分田到户三十年来,因婚嫁、升学、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生老病死等,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变化很大,还有些农民进城当了大老板,有的到外地结婚做了爷爷奶奶,户口还在原籍,原来的大家庭变

14、成了小家庭,原来的小家庭变成了大家庭,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土地占有极不平衡。计划经济时代,各级政府是利用统购统销和农业税等手段调剂平衡的,现在这种手段没有了。上述土地面积不平衡的问题怎么办?中央的政策是农民承包土地永久不变,部分农户无田种失业,部分农户无人种田抛荒的现象没有得到解决。 五是农民有永久承包农田的权利,没有种好农田的责任。有些农民长期在外并已购房置业,但就是既不办迁移又不退承包的农田,让其搁荒,也不尽户籍所在地应尽的义务,有的外去一二十年,亏欠村组承包款上万元,其他农户都是一样的摊派,别人不亏欠,他却亏欠了一大笔,村组干部面对村民无法平衡这些矛盾。过去,村级组织可以调整或者收回抛荒

15、土地另外发包,而今这种权力没有了,荒就让他荒吧。现在提倡承包土地流转、入股等,除城市效区的少数地区外,其他地方意义不大,你看,自己的承包地每亩年收入就300 元左右,实施流转双方各自还有什么收益? 六是国家惠农政策不够完善。农业税免了,再加上粮补、油补、良种补、农机补,按理说农民种田积极性应该很高了,殊不知,政府的钱好多补到空处了,煤烧了,铁没打得,何不把钱直截补到收购粮、油的价格上去呢?袁隆平院士早就主张实行价格直补是有道理的。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在一定时期内,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但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它的生命力不再那么旺盛。旧的农村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在不断产生。在现在的状况下,对

16、农村、农业、农民怎么实现科学管理,怎么解决各种各样的新旧矛盾,要有人调查研究。中央的农业大政策制定了,并且每年发个一号文件,但全国各地有好多相似不相似的具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给党的政策的威力大打了折扣。我们希望中央部委、省委、市委、县委的负责同志,向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各级领导干部一样,到乡下去住农户、蹲上几月半载解剖麻雀,亲手调研,弄出个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管得住事、管得住人,又能够化解各种矛盾的农村政策文件来。我们的法律都有实施细则,关系到十亿农民的农村政策也要有实施细则,否则,中央大政策再好,也难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我曾是一个农村的基层工作者,对农民为何不种田的问题谈些认识,不周之处,请网友见谅。 三、解决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一) 、严格控制农资价格,适度提高粮食价格。为了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的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