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文综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566425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文综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文综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文综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文综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文综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文综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文综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期末文综试卷24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开篇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王”即周天子。对孔子这样的书写,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国大多认可周天子统一纪年 B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C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 D反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25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 )A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B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C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26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

2、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上海成为南方重要对外贸易城市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27唐初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等禁令,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变化C宋代传统生产方式逐渐瓦解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8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3、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291941年6月,国民政府正式推行“田赋征实”政策。自该年下半年起,农户不再缴纳货币,而改为直接上缴谷物。同时,国民政府设立粮食部,由徐堪出任部长,负责军粮民食的收购、仓储、运输、调拨等事务,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有关粮食事务的工作。此措施( )A有利于维系战时经济的稳定 B得到地方实力派军阀的认同C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 D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30毛泽东在“三大”期间表示:“在中国,资产阶

4、级革命行不通。”因为,资产阶级没有力量,无产阶级也人数太少。或者出现一个和平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或者出现一场世界革命,因为不推翻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国民革命就不可能出现。这说明(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薄弱 B中国应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C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中国革命可能推动世界革命31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B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C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5、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32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A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B人文主义的不断发展C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D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3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

6、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341935年初,罗斯福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保守派与 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多数民众 来源:学&科&网Z&X&X&K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

7、斯福视为“救星”。 上述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A推动了美国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 B激化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C没有解决美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本质上代表美国多数民众的利益35英国上个世纪60年代陷入困境的时候曾申请加入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强硬拒绝,英国到1967年,仍然缺席欧共体。一直到1973年双方重启谈判,才终于成功加入欧共体。不过即使是在英国经济形势极其严峻的当时,英国国会仍仅以微弱优势通过最终决议。材料反映了( )A英国脱欧是历史的必然 B英国历史传统与社会潮流的制衡C法国是英国融入欧盟的最大阻力 D欧共体代表少数欧洲大国的利益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8、料一 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起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 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

9、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1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欧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6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45年月,雅尔塔,尤索波夫宫“当我说我们把斯大林元帅的健康视为我们大家的希望和心中最珍贵之物时,这丝毫没

10、有夸大,也决非词藻华丽的恭维。历史上有过许多征服者,但其中极少政治家,大多数都在战后的纷扰中丢掉了胜利果实。发现自己与这样一位不仅在苏联闻名而且誉满全世界的伟人保有友好和亲密的关系,使我走在这个世界上勇气和希望倍增。” 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对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进行解读。(12分)来源:学,科,网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纵观明代各种文献,明代财政危机解决方式有二,一是以杨廷和为代表,二是以张居正为代表。嘉靖初年,杨廷和 “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七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到嘉

11、靖八年,大学士李时称国家财政充盈,仅太仓所积 “可支数年”。但到万历时,张居正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张通过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解决财政问题。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来源:学科网材料二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以来,赋役征收成为考核重点。万历二年,因张居正的推动,便议定: “除完纳八分仍照例每年带征二分。” 即增加到 “十分”才能考满。至万历四年,又规定: “见年应征钱粮完数不及九分,府州县掌印管粮官,照例降调。”进一步推广一条鞭法,加大折银范围和数量,并不断提高折价,其折价与粮价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这种折银方式,政府在田赋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3到4倍财政增量。 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

12、为中心讨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廷和改革与张居正改革的异同点。(5分)(2)根据材料而及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分析其影响。(10分)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约有350万德意志人居住在西北边境的苏台德区。早在1933年10月,希特勒就唆使康拉德汉来因,成立了苏台德德意志党,专门从事分裂活动,阴谋把苏台德区并入德国。占领奥地利后,希特勒命令汉来因不断提出捷政府不能接受的种种要求。在英法的压力下,捷政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他的要求,可是汉来因仍以政府拒绝苏台德区完全自治为借口中断了谈判。来源:Zxxk.Com1938年5月18日,捷情报

13、机构报告说德军正在边境集结。19日,莱比锡的一家报纸登出了德军调动的消息。20日,捷政府宣布局部动员,征召后备役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入伍。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形成了所谓的“五月危机”。21日,法国外长宣称,如果德军越过德捷边界,法国将履行法捷同盟友好条约的义务。同日,英国声明,如果法国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英国不能保证在事件的压力下自己不会介入。苏联政府也多次声明,要同法国一起采取措施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23日,希特勒指示外交部通知捷驻柏林公使,说德国没有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企图,德军在边境集结的传闻是毫无根据的。 摘编自吴于度 齐世剃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4、五月危机”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月危机”得以化解的主要原因及启示。(9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洪亮吉(17461809) ,祖籍安徽歙县,清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精通朴学、经学、训诂学、史学、舆地学,并因人口方面的学说而著称。其人口思想主要体现在治平篇和生计篇中, 他指出:“然(土地)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洪亮吉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 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以君相调剂之法也。”摘编自姜雪娥浅谈洪亮吉的人口思想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洪亮吉人口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洪亮吉人口思想的影响。(6分)历史参考答案2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