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法法治教育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87565496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普法法治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大学普法法治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大学普法法治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大学普法法治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大学普法法治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普法法治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普法法治教育(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共筑伟大中国梦,“12.4”法制宣传专题讲座,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习近平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习近平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2.4”法制宣传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4月26日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确

2、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因此,将现行宪法的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充分体现了宪法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历年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2001年: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

3、02年: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003年: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004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 设 2007年: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008年: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009年: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2011年: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2012年: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一、对学习法律知识的认识,“依法治国”的大背景要求我们要依法办事,所

4、以我们要学法。,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六大通过了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写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容。,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法

5、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的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依法治国,步履艰难,不断前进!,2010年4月29日十一届人大常委 修改国家赔偿法,作为普通的公民,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应学法。,守法、学法、知法、用法,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坚决摈弃不良习惯,做遵规守法好学生 一些在押犯人的违法犯罪都是由“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一些学生没有把主要精力和时间

6、放在学习上,而是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名牌,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希望同学们不要比吃、不要比穿,要比就比学习、比进步,比遵守纪律。,青少年学生充满朝气,思维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但又思想单纯、幼稚,思想防线薄弱,容易染上不良习气。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个易染的群体,一旦染上恶劣习性,人生观和品德就会向坏的方面发展,到头来只有走向变质和堕落,成为社会的渣滓。因此,拒邪恶,永不沾,抵制各种不良习气,应该是我们同学们共同的严肃课题。同学们!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我们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应该时刻不忘记纪律这一“阶梯”,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将遵守纪律的道德观念落在行动上,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希望全体同学引以为诫,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追求健康高尚的生活,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为自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定义 法律特征 法的作用 法的表现形式,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的定义,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个传说,神仙赠送给黄帝一只叫做“廌”的神兽。它长得像鹿

8、的模样,四蹄、独角、常呈坐姿。夏天它喜欢生活在水泽边,冬天它喜欢生活在长着松树和柏树的树林里,它爱吃一种肥美的荐(jian荐)草。,法兽獬(xie谢)豸(zhi至),黄帝的大臣皋陶(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处理案件时,有时原告和被告两造争执不休,连英明的皋陶大人也很难断定是非,就常常请獬豸来帮忙。它用它的独角去抵触谁,用口去咬住谁,谁的官司就输了,那个人就被判定为有罪。,果然蹲在法院门口啊!,法律的特征,1、社会性: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如公平、诚信等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

9、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且假货在小摊贩居多,而大商场上则相对少得多。而王海为什么只打售假者而不打造假者呢?王海专打售假者,却不打小贩,只挑大商场,因为售假者特别是大商场有钱,从他们那里有利可图。从经验上可得出,专业打假并非为了消费者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金钱利益。,王海打假现象,例如:王海从事专业打假这种行为对社会到底有无好处?认识不一,用社会经验作判断标准,假冒伪劣产品的制假者才是重点打击对象。,法律的特征,2、规范性:法律本身就是确立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则,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法律的特征,3、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

10、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赔偿,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法律的特征,4、目的性:法律是人制定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我国各个法律(文本)开篇都讲“根据什么什么制定本法”,这就是它的立法目的。如合同法第1条说“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不用说了,看名称就知道。对每一个法律制度、规则,我们都从目的入手,即解释、运用每一个制度、规则,一定要紧紧扣住立法目的,如果有两种解释,则只有紧扣立法目的的那个解释才正确。,如:,如消法第49条规定了经营者如有欺诈,按双倍赔偿,这主要是针对伪劣假冒(产品)的。对质

11、量不合格产品则不适用,质量不合格,我们可用质量瑕疵担保去对付、去解决。两个法律有不同目的,我们要运用它,一定要从各自的立法目的出发,否则就将法律的目的体系搞乱了,悖离了立法目的。,例:南京一个女大学生在超市购物完后,超市说她偷了东西,搜了她的身,过后女大学生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一审判决25万,而二审判决却只判了2万,这两个判决引起了很大争议,到底是一审判决对还是二审判决对,有个判断标准问题。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目的是给受害人精神上的抚慰,我们说人的精神是无价的,没有市场价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判决精神损害赔偿是给受害人以安慰,同时也表明社会认为这种搜身的做法是不对的。法官认为判两

12、万已可以起到抚慰作用,而判25万则会给(超市)经营者带来损害,与其过错不符。,5、正义性:法律规则因为有正义性才能区分于技术规则,同时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恶法之分。评价法律的好、坏、先进与落后就是依据法律的正义性。,法律的特征,法律是公平的,也是严谨的,对于每个案件,需要综合各方情况,全面的判断,对于没有的东西,不能无中生有,对待既成事实也不能视而不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不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功劳有多少,只要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法治不是虚无的,而是现实的,任何人违法都会为此付出代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既是宪法的重要原则,也是刑

13、法的基本原则。,法律的特征,6、实用性:学习法律最终是用法律来解决案件或维护权益,也是学习法律的实际意义。,1、明示: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 2、预防: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法 的 作 用,3、校正: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如对罪犯的改造。 4、扭转社会风气、净化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效益。这也是法制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性的作用。,法 的 作 用,我国

14、法的表现形式,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行政规章 7、特别行政区的法 8、国际条约,所有的法律的制定都是以宪法为根据制定的。,1、宪法,什么是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是位和法律效力,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它规定的基本原则是立法机关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一切法律、条例和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都不能与之相抵触,如有抵触就无效。,根本法与基本法(

15、存在不同的理解): 根本法是普通法的对称,通常指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即宪法。 基本法是指有些国家某些地区的主要法律。如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宪法的基本原则,(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宪法规范的特点:,1、最高权威性 2、原则性 3、概括性 4、适应性 5、无具体惩罚性,6、相对稳定性 7、广泛性 8、历史性 9、灵活性 10、纲领性,我国宪法的发展概况:,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

16、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 1982年宪法中的部分条款,后来又有修改补充。之后又分别于88年、93年、99年和04年颁布了四部宪法修正案。 88年修正案明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93年修正案确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99年修正案把“邓小平思想”写入宪法,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04年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写入宪法,第一次提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最大也是最凸出的改变就是加入了对于私人财产保护方面的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点直接从宪法层面上解决了物权法的立法障碍,为物权法的颁布除去了理论障碍。,2、法律: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和规定制定的,其地位低于宪法,但高于其他的法律渊源。 按照法律制定的机关及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