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5545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概论第一章城市产生于城市发展。1、 (1)城市地理学:强调城市的空间特征,认为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集地,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2)城市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即城市是坐落在有限地域空间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与城外相互联系的网络系统。(3)城市社会学:城市是特定区域内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型人口所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是人类生存的特殊社区。(4)社会政治学: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

2、同团体间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以上表述岁角度不同但有三个共同前提: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从任何一个片面的角度或特征出发对城市下定义都是不完整的城市的概念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2、城市的定义(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建制设立的市和镇。3、城市的界定:人口密度、人口规模、行政区划、职业构成4、我国的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我国一般按行政建制设立中央直辖(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5、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所在的区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3、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区域产生城市,城市反作用于区域。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核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根据其职能、作用辐射影响范围大小,中心城市有不同的等级;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基础,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等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城市与区域关系密切,是点与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6、世界第一批城市大约出现在 5000 年前,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以后在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中美洲等地先后也诞生了城市。7、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1)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发展不平衡。(2)城市个数继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 (3)

4、城市职能出现两极化倾向,一是多种城市职能的叠加,二是城市职能的分化。 (4)城市的地域结构趋向分散,由单中心城市变为多中心城市。8、城市化的定义: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9、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1)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城市人口 30%以下,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 (2)人口向城市迅速积聚的中期加速阶段。城市人口在 30%-70%之间。 (3)进入高速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比重的 70%-90%之间。10、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区域农业生产力发展是城市化初始动力。 (2)工

5、业化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11、我国城市发展政策新趋势:(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 (2)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建设1、城市规划的含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2、城市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政治性、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法治性、强制性。3、城市经营的内涵: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所有资产进行集聚、重组、运营,从中获取收益,谋求城市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4、城市经营的内容:(1)主体,城市

6、政府为主导,宏观层面;企业、市民、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微观层面。 (2)客体,城市政府拥有资产配置权、用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完全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可经营性资源和资产。包括自然资源人力作用资源人文资源延伸性资源。 (3)目标,城市资产的保值升值和增值建立城市发展资金流的良性循环提升城市竞争力。第三章城市规划基础之一:自然资源1、土地在城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1)承载功能,物理特性,承载万物。(2)生产功能,具有肥力供万物生长(3)生态功能,一方面景观功能,另一方面维护生态平衡。2、城市用地的特殊性:(1)区域的极端重要性,(2)开发经营的集约性(3)土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4)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

7、性。3、水资源对城市的影响:(1)是城市生产和发展的基础(2)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的特色和标志(4)正确评价水资源供应量是城市规划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4、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可以促成新城市的产生。 (2)矿产资源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矿产资源的开采决定城市的地域结构和空间形态。 (4)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的发展战略。5、地貌类型: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河流阶地等。对城市的影响有选址,地域结构和空间形态等。6、地表形态:地面起伏度、地面坡度、地面切割度等。 (1)对城市景观的影响(2)对城市建设的影响(3)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8、4)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第四章城市规划基础之二:社会经济1、增长及理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主导产业、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具有乘数效应,增长极的作用不断增加强化;极化与扩散效应,增长极本身加快成长。2、城市用地布局模式:同心圆;扇形布局;多核心布局。第五章城市规划基础之三:思想理论1、整个古代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主要是两条脉络相互穿插、相互交织的过程,即沿着人文主义思想与君权(神权)思想、理性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思想的主脉络发展。2、希波丹姆斯模式: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取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感。3、16 世

9、纪后半叶,西欧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出现了两大流派,即巴洛克风格和以法国学院派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风格。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贡献为针对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开创了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先河,将物质规划和社会规划进行了紧密结合霍华德田园城市图解1.图书馆 2.医院 3.博物馆 4.市政府 5.音乐厅 6.剧院 7.水晶宫 8.运动场 9.火车站 10.煤场、石料厂 11.服装厂、印刷厂 12.制靴长 13.自行车厂 14.机械

10、厂 15.果酱长 16.牛奶房 17.自留农业用地5、柯布西埃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并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中心商业文化居住的大楼,周围大片绿地,在周边是环形居住带。即集中城市观点:(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他的集聚功能。 (2)拥挤的问题可以提高密度来解决。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是人流、车流合理分布于整个城市。 (4)高密度发展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6、在现代

11、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一直起指导作用的有两部重要的文献,即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第六章城市规划基础之四:法律政治1、土地制度的概念: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综合,是关于土地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2、土地制度的特点:作为一种财产制度与其他财产制度相比具有地位的基础性、国度的差异性和构成的复杂性等特点。3、我国城乡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2)土地使用权形态多样化(3)土地征用制度有待完善(4)耕地保护制度仍需加强。4.城乡土地利用制度改革趋势:(1)土地由“共有公有”转为“共有私有” ,土地使用权在土地权利体系中的

12、地位日益突出;(2)由“不可流转物”变为“可流转物” ,促使房地产市场重新形成并迅速发展;(3)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计划手段大量减少,土地利益格局多元化、个体化。第七章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方法1、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2、城市分区规划:大城市、中城市根据需要,在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等做出进一步安排的规划,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3、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文字说明、图纸、专题研究报告。4、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影响因素:(1)

13、经济总量目标,是制定规划的指南(2)经济结构目标(3)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目标,是评价规划成功与否的最主要的依据。5、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应注意的问题:(1)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式,是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依据和前提。 (2)做好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3)强化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6、国土规划的内容:(1)地区资源的综合评价(2)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整治目标(3)确定国土资源配置的空间规模和结构。7、国土规划的作用:(1)控制作用,对开发利用进行控制(2)协调作用,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对资源需求的矛盾,保证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3)优化

14、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4)保障作用,保障国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含义: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1)保护耕地和控制建设用地的原则(2)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3)统筹安排用地的原则(4)可持续利用的原则(5)耕地占补平衡原则10、区域规划的含义: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做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主要

15、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11、区域规划的内容:(1)在全面掌握资料基础上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方向(2)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3)拟定区域人口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4)统一规划区域性公共基础设施(5)重视环境保护,简历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第八章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职能定义: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高级聚落形式,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高度聚集的场所,所以具有多种多样的职能。2、城市职能的分类(

16、1)基本职能,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2)非基本职能,城市为城市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表明,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主动、主导的促进因素。3、城市规模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用地规模。4、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1)城市自然条件(2)城市现状条件(3)经济技术条件(4)历史文化条件5、城市用地组成: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水域、其它。6、城市用地选择基本要求:(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3)保护古迹与矿藏(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7、城市用地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3)依托旧城,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第九章城市交通与市政工程系统规划1、公交优先的内涵:(1)资金上财政投入优先(2)建设上规划设计优先(3)运行上路权使用优先(4)发展理念上公众交通优先。2、城市市内交通包括货运交通、客运交通和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