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7883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醴陵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醴陵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醴陵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醴陵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醴陵二中、醴陵四中 20172017 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量:考试时量:909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00100 分分 1 1、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252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 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 ,从根本上讲是各家 A不同阶级争夺国家统治权 B不同的社会发展规划之争 C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以及智慧的创新 2、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谏

2、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 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C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3、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 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 ”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 与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 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 ,后者是“民治” B.二者在本质上没有根本不同 C.前者是“民治” ,后者是“法治” D.两种

3、治理模式民众地位相同: 4、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 ,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 “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 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 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 2 5、黄宗羲提出:“盏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6、某学者认为“法律

4、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 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 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 ”这一学者应属于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薄伽丘 D.孟德斯鸠 7、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 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 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 16 世纪) ,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 把 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 A “信仰自由”时代 B “

5、信息科学”时代 C强调“理性”时代 D “发现人”的时代 8、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 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B.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D.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9、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 ,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 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 B.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10、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

6、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 不久便可 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3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11、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 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 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三权分立 B. 主权在民 C. 民主共和 D. 君主立宪 12、有人称:北宋到明清,

7、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植根于煕煕攘攘 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崛起。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 A B C D 13、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 “砲” 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象棋在宋代更普及 B.宋代时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D.宋代洋炮传入中国 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 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A、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8、C、新的技术和发明开始超出一国范围 D、学科越来越少且生产分工更不明确 15、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 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主要原因是 A.古人成就后人很难超越 B.人类历史上大师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C.近代科学研究分科细化 D.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16、列宁对一本著作的评价:“(它)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 神 造的 、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继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 基础之上。 ”题干材料描述的著作 4 A启发启蒙思想家描绘其理性王国 B启发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

9、起 C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角度 D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人类对神学态度 17、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 。 “生物界”没有道 德标准,而人类有着相亲相爱、互助互敬的本性,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生物界” 。但严复却 在译著里公然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严复的做法实质上 反映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B.严复企图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 C.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8、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

10、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 “还有第三种可 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近代中国现 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19、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 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 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存。”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 20、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

11、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 新义。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 ”这 表明蔡元培 A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不赞成胡适研究西方学术 D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21、胡适在 1917 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 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 5 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 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 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22、民国初年,孙中山说:“

12、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 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 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 ”其主张的意图是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23、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 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 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 是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

13、 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 24、在抗战当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扬“一个主义(三民主义) ” 、 “一个 政党(国民党) ” 、 “一个领袖(蒋介石) ” 。 宣扬“一次革命论” , “马克思主义不适宜于中国” 等等。针对这种情况,一九四年一月九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毛泽东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的环境提出要建立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国的口号。 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文化:在政治上,强调革命要分两步走。这一讲话 A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B使

14、毛泽东思想成党的指导思想 C成为抗战的指导思想 D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 25、2013 年四川雅安发生强烈地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即乘 专机前往地震灾区指导救灾。该现象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6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增强 2 2、材料题(共材料题(共 5050 分,其中第分,其中第 2626 题题 1313 分;分;2727 题题 1818 分;分;2828 题题 1919 分。)分。) 2626、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

15、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 (1313 分)分) 材料一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 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 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 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 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 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 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 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材料三材料三 东西方的思想碰撞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