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6931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有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检测试题检测试题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卷 选择题(共 45 分)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2016 上海)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A ) A.花生油 B.食盐C.白糖 D.白酒 解析: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食盐、白糖及白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2.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解析:A 项,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

2、质,正确;B 项,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 项,用汽油洗去衣服上 的油污应是溶解,错误;D 项,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正确。 3.炎热的夏天,小明把一杯 30 的蔗糖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子底部有少许蔗糖晶体析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 ) A.30 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在冰箱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除用上述方法得到蔗糖晶体外,小明还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蔗糖晶体 D.“海水晒盐”利用的就是蒸发溶剂结晶的原理 解析:杯子底部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为饱和溶液,而 30 时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常用的结晶方法有两 种:蒸发溶剂结晶和冷却热

3、饱和溶液结晶,“海水晒盐”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结晶。 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解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A 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 一种或多种,B 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C 不正确;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 部分的性质相同,D 正确。 5.(2016 重庆)将质量均为 30 g 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

4、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 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 20 g C.温度由 t2 降低到 t1 时,甲溶液析出 5 g 固体 D.a、b、c 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解析:从图中看出,温度越高,甲剩余的固体越多,故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C 错误;t1 时,两者 剩余 10 g,即 50 g 水中溶解了 20 g,达到饱和,因此该温度下溶解度为 40 g,B 错误;由于水的质量相等, a、b、c 三点剩余的固体为 cab,D 正确。 6.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小试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向其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进行溶解

5、时,会造成 U 形管的液面 出现 a 低 b 高的情况( B ) A.氯化钠B.氢氧化钠 2 C.活性炭D.硝酸铵 解析:U 形管内的液面 a 低 b 高,说明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大,应向水中加入溶解放热的物质才能使气压增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15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25 g,15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为 20% B.24%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一半,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2% 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解析:15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25 g,15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0%;溶液具有 25 25

6、+ 100 均一性,24%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一半,其溶质质量分数仍为 24%;若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饱和溶液析出晶 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有些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不能变成 不饱和溶液。 8.啤酒中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减

7、小。 9.(2016 遂宁)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t1 时,X、Y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等 B.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2 时,把 X、Y 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都会析出晶体 D.t2 时,把 X、Y 两种固体物质各 50 g 分别加入 100 g 水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X、Y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等,故 A 正确;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B 正确;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 t2 时,把 X、

8、Y 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都会析出晶体,故 C 正确;t2 时,X 物质的溶解度是 80 g,Y 物 质的溶解度是 50 g,所以把 X、Y 两种固体物质各 50 g 分别加入 100 g 水中,X 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 D 不正 确。 10.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 A 滴入试管中与固体 B 接触。若试管中的水迅速出现倒吸现象,则液体 A 和固体 B 的组合可能是( C ) A.水和氯化钠B.水和氢氧化钠 C.水和硝酸铵D.稀硫酸和锌粒 解析:氯化钠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温度基本不变,不会产生压强差;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试管中 的气体受热膨胀造成压强变大,试管中的导

9、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试 管中的气体遇冷压强减小,试管中的水迅速出现倒吸现象;稀硫酸和锌粒反应生成氢气,试管中的导管 口有较多气泡产生。 11.(2016 菏泽)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3 A.20 时,100 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 25 g B.20 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物质从 50 降温到 30 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 50 降温至 20 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25% 解析:20 时,甲的溶解度为 25 g,其涵义是 20 时 100

10、 g 水中最多溶解 25 g 甲,即该温度下 125 g 饱和溶 液中含有 25 g 甲,则 20 时 100 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一定小于 25 g,故 A 错误。20 时,甲、乙的 溶解度相等,则 20 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 B 正确。由于没有说明甲的溶液是 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的溶液,将甲物质从 50 降温到 30 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 C 错误。没有说明甲、 乙的溶液是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乙的溶液,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 50 降温到 20 时不一定 都有晶体析出,无法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且即使都有晶体析出,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

11、质量 分数为100%=20%,不可能为 25%,故 D 错误。 25 25 + 100 12.如图是配制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该实验操作顺序为 B.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 10 g 氯化钠 C.配制该溶液需要用 10 mL 的量筒量取 90 mL 水 D.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边,应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解析:配制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 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该实验操作顺序为;配制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 溶液,需氯化钠的质

12、量为 100 g10%=10 g,所需溶剂的质量为 100 g-10 g=90 g(合 90 mL),应用规格为 100 mL 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天平指针偏向右边,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固体, 直至天平平衡。 13.20 时,在三个各盛有 100 g 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 10 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表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物质甲乙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0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13、 解析: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两者溶液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 0 可知,乙溶 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 A 正确;20 时,在三个各盛有 100 g 水的容器中,所溶解的三种 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 B 正确;乙物质已经完全 溶解在水中,如改变温度可能不会对溶质的质量产生影响,故 C 错误;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20 时,在 100 g 水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越小,其溶解度越小,故 D 正确。 14.将 1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变为 2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A.蒸发 5 g 水

14、B.加入氯化钠固体 0.1 g C.倒出一半溶液 D.加入 10 g 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设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 x,根据题意有100%=20%, 10 10% + 10 + 4 x=1.25 g;设蒸发水的质量为 y,100%=20%,y=5 g;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倒出一半溶液,溶液的溶 10 10% 10 质质量分数不变;向 1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10 g 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小于 20%。 15.(2016 安徽)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温度/ 204060

15、80 溶解度/g 1.683.737.3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 时,将 2 g 高氯酸钾溶于 98 g 水可配制 2%的溶液 C.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7.3% D.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 有结晶现象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 错误; 2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 1.68 g,即 20 时,100 g 水中最多可溶解 1.68 g 的高氯酸钾,所以 2 g 高氯 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在 98 g 水中,会有部分剩余,因此 20 时,将 2 g 高氯酸钾溶于 98 g 水中不能配制 2%的 溶液

16、,B 错误;2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 7.3 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6.8%,C 错误;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 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 7.3 100 + 7.3 冷却至 40 有结晶现象,D 正确。 第卷 非选择题(共 55 分)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 5 小题,共 32 分) 16.(4 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 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溶解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温度 (填“温度”或“压强”)有关。 (3)大理石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质是 氯化钙(或 CaCl2) 。 (4)20 时,为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增加溶质(或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竞赛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