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4796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含答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含答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含答案 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含答案 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含答案 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含答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含答案 (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一、选择题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A智力能力/实际年龄x 100 B智力能力/实际年龄x 100C实际年龄/智力能力x 100 D实际年龄/智力能力x 1004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

2、来充实自己的过程。这类学习称之为( )。A人类的学习 B广义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成人的学习5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桑代克 C苛勒 D我国心理学家9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做(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10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 )。A概念的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11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干扰说 D动机说15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

3、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叫做( )。A心理教育 B心理评估 C心理测验 D心理辅导1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前后一样快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17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叫做( )。A发现教学 B合作学习 C情境教学 D个别教学18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 A课堂气氛 B群体规范 C人际关系 D群体凝聚力19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20一位新教师

4、当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于(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_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4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包括效果律、练习律和5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6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_。7奥苏贝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_”的教

5、学策略。 1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包含以下四个步骤: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_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5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_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1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三个成分。17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_。18_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三、简答题1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如何才能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3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哪几种?4怎样利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5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教学?四、论述题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措施。2002年云南省教师资

6、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B 4C 5D 6B 7C 8B 9B 10C11B 12B 13C 14D 15B 16A 17A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3(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4(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5(1)外部

7、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6(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四、论述题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

8、)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2003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呈现厌恶性刺激 B消除敏感反应C消除肌肉紧张 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2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3在运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 B情境教学 C发现学习 D程序教学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学习就是( )。A记忆学习 B尝试学习 C

9、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5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人了哪类需要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发展了的心理官能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7懂得了的展开,就会解等,属于( )。A顺应迁移 B同化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8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这符合( )。A效果律 B近因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9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10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

10、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11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的(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16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 A完形一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17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A道德目标 B动作技能目标 C发展目标 D健康目标18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A健康的生活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环境 D健康的心理19伦理道

11、德发展走向成熟,可以较自觉地运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行为,是出现在学生发展的(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高中阶段 D初中阶段20这个图是( )。 A练习曲线图B遗忘曲线图C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图D经验锥形图二、填空题21_等人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为_效应。22标准化成就测验具有_、计划性和_。23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使用实物直观、_和_这样三种直观方式。2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_、道德情感和道德_等三大成分。25学习动机的两种基本成分是学习_和学习_。三、简答题26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27心智技能形成要经过哪些阶段?28学习策略的特点有哪些? 29常用

12、的品德教育方法有哪些?30有的学生总把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说成任务(作业、考题)太难,这是一种什么归因?有什么坏处?四、论述题31结合教学实际,说说怎样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2003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B 4D 5C 6B 7A 8D 9A 10C11D 12C 13C 14B 15D 16C 17B 18D 19D 20C二、填空题28(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29(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别;(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30(1)这是一种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3)这种状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导致学习效果差。四、论述题31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