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月考卷(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4009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月考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月考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月考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月考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月考卷(有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月考(一)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月考(一) 九年级历史试题(卷)九年级历史试题(卷) 老师真诚地提醒你: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答卷时间 90 分钟,请你直接在试题上答卷;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20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有关中国古代朝代、 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 确的是( ) 夏商 西周 东周 战国春 秋 商西周 东周 商 A、 B、 C、 D、 2.“(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

2、弟叔度于蔡。 ”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3.商鞅变法后,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这说明商鞅 变法( ) A.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 B.废除分封,加强中央集权 C.奖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 D.颁行秦律,实行严苛刑法 4.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局面,各流派提出了不同 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5.韩非子说:“

3、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下列事件最能体 现这一主张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八股取士 6.据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此官职应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锦衣卫 D.军机大臣 7.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即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 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闭关锁国政策 8.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你认为他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 A.

4、兼并了六国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9.汉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设立(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司隶校尉 D.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 10.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中国古代与其 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在( )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秦隋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但却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其最重要的共同 举措是(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创建了中央官制 C.修建了伟大的工程 D.完

5、善了法律法规 12.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13某学者在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起身 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一制度( ) A.奠定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注重品行和出身 D.促进了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14.唐太宗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 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施政措施实质上体现了( ) A

6、.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15.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 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景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 )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 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 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 A、 B、 C、 D、 16.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 措施是()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新课 标 第 一 网 D.大兴“文字狱”

7、,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17.全球通史:“在 15 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 航海家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印证了中国在世界航海史中的领先地位” 。能证 明以上观点的是()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 D.清军进入台湾 题 号选择题非选择题总 分 得 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2 18.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 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 B.团结了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 19.乾隆皇

8、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 的是()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20.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 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4 道题,总分 4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9、上 1.材料中“商君”是指谁?此次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6 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此次改革产生什么深远影响?(2 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 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 谏如流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选用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 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太宗十分注重法治,认为一切都要以法为准。 1.唐朝实行( )的民族政策, ( )的对外政策,太宗统治时期体现对外 交往史实的是( )出现了盛世局面( ) 。 (4 分) 2.依据材

10、料,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治国措施的影响。 (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指出促进唐朝兴盛的因素。 (2 分) 2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帝王都曾制定过严格的思 想统治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分) 1.秦始皇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控制?起到什么作用(3) 2.汉武帝时接受谁的建议思想上实行什么政策?(3 分) 3.明清时期,为了巩固统治控制知识分子政府采取什么措施?(2 分) 4.结合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措施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当今我国发展的启示。(2 分) 3 2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

11、答问题。(10 分) 材料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 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体 制。 1.西周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推行什么政 策?(4 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作用是什么?(3 分) 3.明清两朝为了加强君主集权,统治者都采取过哪些措施?(2 分) 4.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1 分) 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 1.C 2.A 3.A 4.C 5.B 6.A 7.C 8.D 9.C 10.

12、B 11.A 12.B 13.D 14.B 15.B 16.C 17.A 18.C 19.A 20.D 非选择题答案 21. (1).商鞅 ; 内容:经济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军事上奖励军功。 (2).意义: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使秦国军队战斗力增强,为以后秦国兼并六国提 供了军事基础。 (3).成功原因: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措施行之有效;商鞅具有创新和改革精神。 22. (1).开明;开放;玄奘西游;“贞观之治” ; (2).措施: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重视纳谏,从谏如流;注重人才的选拔;重 视法制。新课 标 第 一 网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

13、了中央集权,出现“贞观之治” 盛世局面。 (3).兴盛原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开放、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轻徭薄赋, 关注民生;唐太宗杰出的贡献。 23.(1)焚书坑儒; 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明清:八股文, “八股取士” , “大兴文字狱” 。 (4)言之有理即可。 24. (1)分封制;“推恩令” 。 (2)郡县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3)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设锦衣卫,东厂、西厂。 新| |标 |第 |一| 网 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